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浮脈的部位表淺、浮在皮膚上,手指輕按即可摸到搏動,重按稍減,但不空泛無力。總之,浮脈是脈搏動的部位淺顯,有的甚至看得到搏動,摸到浮脈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輕淺,外邪剛進入人體,人體的正氣尚強,與外邪相爭斗,將脈氣鼓動于外,所以脈象顯浮而有力。如果表證脈現浮而無力,說明患者平時體虛,衛氣弱,這樣的表證就叫表虛證。若久病見脈浮而無力,搖搖晃晃的,是陽氣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現。那么,應該如何治療這種疾病呢?下面有這幾種辦法。
浮脈主病
(一)風寒感冒
【病狀】發熱無汗,頭痛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痰清稀,舌苔薄白,脈浮,甚或緊數。
【分析】邪入皮毛,風寒束表,繼而犯肺,肺氣不宣,乃生是病。舌苔脈象均是風寒之證。此病屬現代醫學之上呼吸道感染或傳染性流行性感冒范疇。
【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方藥】荊防敗毒散,杏蘇散加減。針風門、風池列缺。
(二)風寒咳嗽
【病狀】咳嗽痰稀,鼻塞清涕,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或緊。
【分析】寒邪襲表,直趨侵犯肺衛,肺氣失宣,乃有此脈證。此病屬現代醫學之上呼吸道感染肺氣腫、急慢性支氣管炎范疇。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金沸草散,止嗽散,杏蘇散。針風池、合谷、天突、肺俞。
(三)風寒失音
【病狀】聲音嘶啞,甚則失音,兼一派風寒癥狀。
【分析】風寒客肺,寒襲會厭,肺氣不宣,閉塞喉竅,因致失音。此病屬現代醫學之上感痙攣性喉炎、急性咽喉炎、聲帶炎等疾病范疇。
【治法】疏散風寒,宣肺利咽。
【方藥】金沸草散,杏蘇散,桔梗湯。
(四)行痹
【病狀】此病亦名風痹。關節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有風寒表證,舌苔薄白或膩,脈浮,兼緊兼緩者有之。
【分析】風寒濕之邪客于經絡流注關節,“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此以風為主也。故游走不定;筋失濡養故屈伸不利。風令脈浮,寒令脈緊,濕令脈緩,苔白是風寒之象,兼膩是濕邪之征。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肌炎。
【治法】祛風除濕,溫經散寒。
【方藥】防風湯,獨活寄生湯,蠲癉湯。
針肩髑、曲池、委中、環跳。
(五)外邪犯胃嘔吐
【病狀】寒熱反胃,惡心,上腹痞塞,隱隱作痛,嘔吐,病起突然,苔白脈浮。
【分析】邪侵肌表,直趨胃府,擾動胃腸,濁氣上逆,乃生嘔吐。此病屬現代醫學之急性胃炎、胃腸炎、胃腸感冒等疾病范疇。
【治法】化濁除濕,驅風散寒。
【方藥】藿香正氣散,玉樞丹。灸中脘,針內關、脾俞、胃俞、足三里。
(六)寒濕泄瀉
【病狀】腸鳴腹痛,瀉下清稀,或兼寒熱,頭痛,肢體酸痛,苔白脈浮。
【分析】濕走腸胃,升降失司。外邪未罷,故兼寒熱脈浮之證。此病屬現代醫學之急、慢性腸炎范疇。
【治法】解表散寒,利濕化濁。
【方藥】藿香正氣散,胃苓湯。針中脘、氣海、足三里、陰陵泉、多留針。可于諸穴灸之。
(七)外感頭痛
【病狀】頭痛時作,連及項背,或惡風寒,遇寒更甚,喜以巾裹頭。苔薄白,脈浮或緊。
【分析】頭為諸陽之會,風邪善行數變易犯巔頂。故風寒循經入腦,以致陽氣不運,而致頭痛。脈浮為外邪侵表之象。此病屬現代醫學之普通感冒、流行感冒等范疇。
【治法】祛風散寒。
【方藥】川芎茶調散,菊花茶調散,鹽湯洗法方。針風池、合谷、太陽、百會。
(責任編輯:黃韻思 )
文章關鍵詞:
浮脈,輕觸也感到動彈覺的脈搏。主病:表證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于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詳細>>
浮脈,輕觸也感到動彈覺的脈搏。主病:表證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于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詳細>>
浮脈,輕觸也感到動彈覺的脈搏。主病:表證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于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詳細>>
浮脈是指手指輕按即得,重按稍弱的脈象。浮脈,輕觸也感到動彈覺的脈搏。摸到浮脈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輕淺,外邪剛進入人體,人體的正氣尚強,與……詳細>>
浮脈,輕觸也感到動彈覺的脈搏。主病:表證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于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