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食欲不振,精神不濟,在夏季如果這種狀況伴隨著你,你可能已經進入苦夏。它并不會帶來太大的身體問題,但也不可忽視。
苦夏就是指在進入夏季后由于氣溫升高,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進食量較其他季節(jié)明顯減少并伴有低熱(體溫在37℃--37.4℃之間波動)身體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體重減輕的現象。苦夏其實并不是病,不過嚴重者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B以利于調整植物神經功能消除苦夏癥狀。所以,多食瓜果可以度苦夏。
苦夏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濕熱重型。主要表現為身熱、口干欲飲、口中黏膩、大便黏滯不爽、舌苔黃。可采取清熱祛暑化濕的方法,主要用藥有:荷葉、藿香、薏苡仁、滑石、茯苓、半夏等;二是氣虛型。這類人通常容易疲倦、四肢無力、氣短、不思飲食。用黨參、黃芪、白術、甘草能和胃化濕、益氣健脾;三是氣陰兩虛型。這類人除了有氣虛表現外,還會出現陰虛內熱癥狀,如手腳心發(fā)熱、潮熱、盜汗、清瘦、口干、舌質紅。可用西洋參、麥冬、知母、玄參、黃芪、石斛等益氣養(yǎng)陰。
針對苦夏中醫(yī)提出三種解決辦法
吃的清涼 從中醫(yī)上來說,苦夏實際是氣虛、濕重、暑熱三者在人體內交纏、引發(fā)植物性神經調節(jié)紊亂的結果。氣虛是內因,暑熱是外因,而濕重是催化器,加重苦夏。
因此,從飲食上來說,越熱越愛吃得清涼,但吃得清涼并非是提倡大家多吃冷飲,相反吃過多冷飲會使胃腸功能下降,更容易引發(fā)苦夏。
“清涼飲食”指的是飲食清淡,多蔬果少油膩,多吃綠豆、紅小豆、山楂、苦瓜等性涼溫和的食物,能夠健脾胃、清熱毒。
睡的清涼 充足的睡眠能讓疲乏的身體進行恢復,因此對消除“苦夏”癥狀有重要作用。睡眠要清涼而不能冰涼,不然體內的濕氣和暑氣無法順暢排出,也會加重“苦夏”不適。
不妨睡前洗溫水澡而不是冷水澡,讓體溫緩慢下降,有助于盡快進入睡眠。睡眠期間注意開窗通風,不要貪涼久吹空調。此外要適當增加午休以補充夜晚流失的睡眠。
處的清涼 居處清涼,除了留心身處的環(huán)境盡量回避暑熱,保持通風透氣,不要在封閉悶熱的環(huán)境中久待以外,內心的安定清涼之境也十分重要。
專家解釋,食欲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心情因天熱的影響會引發(fā)煩躁,加重苦夏癥狀。因此無論身處何地,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避免情緒感冒等不良的季節(jié)癥狀。
夏季暑濕趁虛而入,記得不要長時間吹風扇開空調,遠離苦夏。
(責任編輯:張琴琴 )
文章關鍵詞:
家長該怎么判斷孩子營養(yǎng)攝入情況?
青少年都需要補充哪些營養(yǎng)?
吃錯水果,小心越減越肥!廣醫(yī)三營養(yǎng)師教你正確挑水果
全民營養(yǎng)周|孩子正值長身體“補”就對了?
夏季氣溫越來越高,有的地方氣溫高達40℃以上,從而讓人們出現全身無力、沒有任何食欲、胸口悶痛、心慌,這就是苦夏,雖然不是病,但是會對身體……詳細>>
最近天氣炎熱,部分人出現了“苦夏”的癥狀,食欲欠佳,到了飯點沒有胃口,也不容易產生饑餓感。整個人精神狀態(tài)差,易疲倦困頓,肢體乏力,原因是……詳細>>
夏天是溫度最高的季節(jié),炎炎夏日,驕陽似火,很多人都因此心煩氣躁,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頭疼乏力,精神萎靡,一瘦就是好幾斤。這其實是苦夏的表……詳細>>
咳嗽時無痰或痰量甚少稱為干性咳嗽。干咳是臨床肺系疾病常見癥狀之一,病因復雜,病情頑固,治療頗為棘手。面對這樣的癥狀,飲食保健就成了首選,……詳細>>
嘴發(fā)苦怎么回事?吃了某些食物后嘴巴發(fā)苦是正常的,但是每天早上起來嘴巴發(fā)苦是怎么回事呢?是我們的身體哪一部分出現了問題嗎?面對這種情況,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