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姜在我們的廚房里大多扮演調味的角色,但一旦身體出現微恙,姜就發揮了更大的妙用。今天就讓我們細數一下姜的分類以及保健作用吧。
生姜
為姜的新鮮的根莖,性味辛、微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被中醫譽為“嘔家圣藥”。可用于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喘咳、脹滿、泄瀉等。如用生姜、紅糖熬制的姜湯可活血驅寒,就是防治風寒感冒的一劑良藥。此外,生姜還能解半夏、南星、魚蟹之毒。
干姜
為姜的干燥根莖,性味辛、熱。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熱而偏燥,故對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濕者以及寒飲伏肺的喘咳頗為相宜,又因為力速而作用較強,用于回陽救逆,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等癥的治療。如用于溫中散寒的大建中湯、理中丸,回陽救逆的四逆湯,溫肺散寒而化痰飲的小青龍湯。
炮姜
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內呈棕黃色而成,性味苦、辛、溫。具有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的功效。炮姜的辛燥之性較干姜弱,溫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緩和持久,且長于溫中止痛、止瀉和溫經止血。可用于中氣虛寒的腹痛、腹瀉和虛寒性出血。如用于脾胃虛寒之腹痛、腹瀉、霍亂轉筋的附子理中丸,治脾胃虛寒便血的艾葉丸。
姜的做法及其作用
1、姜片糖;取當年生長鮮生姜,于夏秋間,采新姜洗凈。切片加溫與白煻一起制作姜片糖,可用于胃寒,肺寒,虛寒之人食用。
2、腌制姜,取鮮嫩新姜,洗凈,去皮,曬軟。取來用鹽揉再加入紅酒糟,拌均。于陶瓷罐中密封好。過七天后取出可食用,有開胃之功。百姓常用于下飯的菜。
3、鮮姜之用。一般藥用之姜皆隔年老姜為好。因其辛辣芳香味濃。常中藥方劑中,比如‘桂枝湯中的生姜。’等方。如果是在野外全身被大雨淋濕,回到家中是換去濕衣后,煮一碗生姜紅糖熱湯服下,這樣可去寒濕。平時常煮生姜紅糖熱湯服。對于溫身體祛風寒也是有用的,在農村有些年齡較大的人時常也見用。對于局部酸痛或筋骨痛者。可用老姜母與紅糖一起打爛包在患處。有較好的去風寒濕痛的作用。生姜之辛,紅糖之甘,化陰可營養筋,其性之溫,可化其陰寒通血脈。這些老百姓的方法確有用。
4、取姜汁用。洗凈老姜母,涼曬去水氣后。取物榨出姜汁10至30,與鮮竹瀝10至30,少許明礬1至5,共同調均。可治痰塞咽喉之急救用。也可用腦部血阻之病。
5、取姜粉。采較多量的鮮老姜母洗凈,榨取汁沉淀,去水后曬干。取干姜粉與白煻,制壓小塊。食用時。開水沖之。有溫胃散寒之功。與蜂蜜調服可治虛寒之咳嗽。亦平寒人之喘。
6、煨姜之用。其性味,辛,熱。現代居隹的生活方式,煨姜較難做。以前人燒飯用的大鍋灶,因燒的是柴草有灰炭,可將老姜母,用水和黃泥厚包于姜外(也有用毛紙幾層包濕的),入火灰中煨。泥土干后取出姜用。內服可用于胃寒腹瀉,常與他藥合用。外用;取煨好熱姜切開沾茶子油,用于推拿按摩。等病。
7、姜皮之用。其性味,辛,涼。有袪表利水之用。小時候在鄉下,看老奶奶用刀刮姜皮,與蔥根,茶葉煮水與小孩服用。其義取其涼也。
8、干姜之制與用。其性味,辛,熱。此姜要用隔年老姜。清洗凈后。切片用沸水微泡,撈出曬干。用干燥風干更好。此成品外白,有粉,有清香姜味。百姓中常見將干姜磨成粉。用時與糖調用。辛以通,甘以補。也有的地區,用無煙之火把生姜烘干。
需要注意的是,陰虛血燥內熱傷津之人少用姜,夜晚也不適合吃姜。
(責任編輯:黃瑩 )
文章關鍵詞:
我們常說冬吃蘿卜夏吃姜,為什么在炎熱的夏季,我們要吃本來就辛熱的生姜呢?這種養生飲食方法到底科不科學,又有什么注意事項呢?http://……詳細>>
你聽說過醋泡姜嗎?冬吃蘿卜夏吃姜,孔子也有句話:“不撤姜食”,以姜作為養生食物,歷史悠久。而醋泡姜作為傳統的一種養生食物,有哪些養生功效……詳細>>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中醫認為生姜具有散寒暖胃以及止咳止嘔的功效,能夠提升心理上的氧氣,幫助祛除體內的寒氣,同時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預防疾……詳細>>
上床蘿卜下床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俗語透露出一個信息,晚上不能吃姜,從中醫角度為大家講解,這是為什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