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肩周炎是常見的骨科疾病,俗稱五十肩,但是生活中很多年輕的朋友都出現了肩周炎的困擾,肩周炎患者的年齡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肩周活動不便,有疼痛感,我們一定要做好預防,避免肩周炎的來襲。
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現:
1、肩部疼痛: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后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臥,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于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于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后彎不利等典型癥狀,此時疼痛癥狀反而減輕。三角肌有輕度萎縮,斜方肌痙攣。崗上肌腱、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緣均可有明顯壓痛。肩關節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顯,少數人內收、內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較少。
6、X線及化驗室檢查: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松,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者,X線平片可見到肩部骨質疏松,或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鈣化征。
那么如何預防肩周炎呢
不少患者多次求醫,因無特效藥而苦惱。實踐證明,應用藥物、針灸等治療配合體育療法,肩關節的功能恢復比較快。肩周炎的體育療法動作較多,現介紹幾種,可酌情選做。
1、撈物站立,兩腳同肩寬,上身向前彎,患側前臂向下做撈物動作,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0~50下。
2、甩手站立,兩腳同肩寬,兩臂輕輕前后擺,并逐漸增大擺動幅度,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0~100下。
3、展翅站立,兩腳同肩寬,兩臂伸向兩側抬起(外展)與身體成90度,兩臂展開后停5~10秒鐘再放下,每天做30~50次。
4、聳肩坐位或立位均可,肘關節屈曲成90度,兩肩聳動,由弱到強,每天兩次,每次50~100下。
5、摸墻站在墻根,患側手扶住墻壁,由低向高摸,直摸到最高點不能再向上摸為止,然后把手放下,反復練習,每次20~30下。
6、劃圓圈站立,兩腳同肩寬,身體不動,兩臂分別由前向后劃圓圈,劃圓范圍由小到大,每天兩次,每次50~100下。
7、摸頸坐位或立位均可,兩手交替摸頸的后部,每日兩次,每次50~100下。
8、沖天炮立位或坐位均可,兩手互握拳先放在頭頂上方,然后逐漸伸直兩臂,使兩手向頭頂上方伸展,直到最大限度,每次30~50下。
(責任編輯:詹遠 )
文章關鍵詞:
肩周炎又稱為肩關節組織炎癥,俗稱五十肩、凍結肩,給日常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那么中醫是如何治療肩周炎的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肩周炎……詳細>>
肩周炎的發生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了麻煩,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詳細>>
肩痛是很多人都遇到過的問題,他們被這個問題困擾以后,第一時間就會認為是肩周炎導致,但是,那么,肩痛和肩周炎可以畫等號嗎?如何對二者進行區……詳細>>
肩周炎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屬于退行性病變的一種,多發生于中老年患者。這種疾病可以通過物理治療、運動治療、保守治療、外敷膏藥治療緩解。拔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