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在對慢性病的治療上,很多人還是更依賴中藥治療。那么到底如何判定中藥的療效,以及如何煎藥最能發揮藥效呢?
判斷中藥療效的方法
1、臨床癥狀改善:病人初來就診時,一般都有所苦,比如胃痛、腹痛、嘔吐、腹瀉、發熱等,經過治療后,病情雖然尚未痊愈,但胃不痛了,或是體溫降下來了,那就說明藥物開始起效了。
2、精神情況改善:中醫很講究看“神”,有“得神則昌,失神則亡”的說法。有時候,病人可能臨床癥狀還沒改善,比如發熱的還是40℃的體溫,但一改病懨懨的樣子,能跟家里人開玩笑了,你說這不是藥物起效的標志嗎?
3、胃口改善:胃口變差不僅是進食減少的問題,它更提示病人消化吸收功能的減退。中醫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一些平時沒有什么疾病的老年人,一旦無緣無故的胃口變差,那就有可能是臨終的先兆。所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胃口的逐漸好轉,也就是病情好轉的標志之一。
4、睡眠改善:患失眠的病人,如果服藥后睡得香了,自然就是治療有效的證據。如果是其它疾病,同時又影響了睡眠,那睡眠的改善也說明了治療有效。但要注意的是,某些疾病可能會引起神志的改變,比如嚴重的脫水、糖尿病酮癥、低血糖反應、肝性腦病等都會引起想睡覺甚至昏迷的情況,這種“睡眠改善”就不能作為病情好轉的標志。
如何選擇熬藥的鍋
1、熬中藥最好的是陶瓷器皿中的砂鍋、砂罐,因其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反應,并且導熱均勻,保暖性好。
2、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銹鋼鍋。
3、煎藥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因為金屬元素容易與藥液中的中藥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可能是療效降低,甚至產生毒副作用。
煎藥前的浸泡
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為15分鐘。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為半小時。
煎煮次數
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熬藥方法
1、先把藥放在砂鍋里面,根據藥的多少加水,加的水必須漫過中藥(千萬不要加少了,否則熬中藥容易靠干)。大約泡20分鐘左右。泡的過程中最好不時用攪拌棒攪一下,這樣泡的均勻一些。天熱時可以加涼水泡,天冷時用涼水要延長浸泡時間,或者可用溫水,這樣效果更好郵箱。
2、中藥泡好后,放在煤氣爐子,或者蜂窩爐子上面開始熬制。在中藥熬開之前用大火,熬開之后轉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約20分鐘。看著表,到時間后,如果藥湯還是很多,可以再繼續熬一會。切記千萬不能把中藥熬干了。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鍋沿上擋住藥渣,再用藥淋子過濾,這樣效果更好,
3、第二遍熬制時,可以加溫水,加的水應是第一次的一半。也是熬20分鐘左右,熬完看看藥湯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來。若藥湯較多,可以再多熬一會兒。
4、有時間的話可以熬第三遍,加的水是第二遍的水的一半。但是一般情況下,熬兩遍就可以了,第三遍的藥力很低了,但可以熬完用藥湯泡腳。
5、在倒中藥時,一定要小心燙手。盛中藥的器具最好是陶瓷的或不銹鋼的,這樣中藥不易與器具發生化學反應。
煎煮時間
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30分鐘,第二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分鐘。滋補類藥物煎煮時間可適當延長。
有些特殊藥物需要在醫生囑托下進行煎服,一定要詳細問詢。
(責任編輯:詹遠 )
文章關鍵詞:
熬中藥 熬中藥用什么鍋最好?您熬過中藥嗎?說到熬中藥學問可大了,特別是熬中藥講究用什么鍋。熬中藥一般以砂鍋、陶瓷鍋為好,忌諱金屬制品的……詳細>>
中藥治療是中醫最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在臨床之中中藥治療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而中藥的劑量使用也是相當規范的,因為使用藥物的劑量就要考慮多方……詳細>>
現如今,很多人還是會習慣服用中藥來緩解不適或者治療疾病,而煎熬和服用中藥的方法和細節都有可能會影響到藥效,甚至可能會造成副作用。因此,應……詳細>>
中藥怎么熬?中藥專家認為,中藥在熬煎的過程中,有些細節確實會影響到藥效,平時一定要多加注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哪些細節會影響到中藥的藥效。詳細>>
現在隨著中醫藥的發展,中藥治療病情以及調理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有一些中藥必須要養成熬成藥膏來服用,中藥如何熬成膏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