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有些嬰幼兒白天不哭鬧,常常在夜間哭鬧不停,疼在寶媽的心里。中醫認為,夜間哭鬧不停,多為驚嚇、食積導致。如白天受了驚嚇,或乳食不節等,可采用簡便的中醫按摩方法,緩解這一病癥。家長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簡便的推拿方法就可為患兒進行治療。
如何安撫哭鬧寶寶:
襁褓法
有人認為緊緊包裹起來會讓寶寶哭得更厲害,其實不然。因為寶寶在媽媽的子宮中是被緊緊包裹著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來,他們會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寶寶也有技巧,不要把寶寶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蠟燭包”。應該盡量把寶寶的手臂裹緊,而把腿放松,否則會影響寶寶髖部發育。
側臥法
寶寶哭鬧時,許多父母習慣把寶寶仰抱,但仰著會讓寶寶有一種往下掉的感覺。
做法:安撫寶寶時,不要讓寶寶的臉對著媽媽的胸口,聞到母乳的味道會讓他更容易哭鬧。正確的方法是讓他臉朝外,側臥,讓寶寶回到在母體中時最傳統的姿勢。
噓聲法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9個月,無時無刻都存在著聲音——— 媽媽的心跳聲,腸胃蠕動的聲音,血液流動的聲音,說話的聲音,還有來自外界的各種各樣豐富的聲音。
做法:在寶寶耳邊不斷地發出“噓”聲,寶寶哭得多大聲就噓得多大,這同樣能讓寶寶迅速安靜下來。在寶寶的語言里,噓聲就表示“我愛你”。
搖晃法
寶寶在充滿羊水的子宮里時,其實一直都在晃動著,無論媽媽是在走路,坐著看電視或是睡覺時翻身,1天24小時都在晃動著。
做法:有節奏的晃動對新生寶寶非常管用,會讓寶寶感覺非常舒服和放松。家長在搖晃寶寶時注意強度要適當,不能過于激烈,特別要小心寶寶的頭部。
按摩法:
受驚嚇而哭鬧的按摩方法
因受驚嚇恐懼而夜啼的患兒,表現為睡眠中時作驚悸,面色與唇色痄青乍白,醒時緊偎母懷,頭盡力向母懷里扎等。
按摩方法:采取鎮驚安神的方法。首先用兩拇指指腹自下而上,直推攢竹穴30 次。攢竹穴在面部兩眉間至前發際成一條直線,然后清肝經50 次。肝經在小兒手食指末節的羅紋面,"清"是指推拿中的一種手法,清肝經時用拇指從孩子食指轉尖向指根方向直推,做完上面兩種手法,緊接著揉小天心穴。小天心穴位于孩子手掌大小魚際交接處的凹陷中,揉小天心時,家長用中指指端按在穴上揉I00 次。最后一個手法是揉五指節,五指節穴在掌背五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揉此穴時,大人用拇指與食指捏住小孩五指指節,分別揉30 次。
積食導致哭鬧的按摩方法
治療時則應采取消食導滯的手法。食積的孩子多表現為夜間陣發啼哭,脘腹脹滿嘔吐乳塊,大便酸臭等。推拿時首先清補脾經(先清后補),脾經穴位于小兒拇指末節的羅紋面,"清"和"補"為推拿手法。清脾經時大人由孩子拇指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 次,補脾經時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80 次。
清補脾經后清大腸穴,大腸穴在孩子食指橈側緣叢食指尖至虎口成一條直線,清大腸穴時用拇指從虎口直推主食指尖50 次。然后把手掌輕輕附著小兒腹部做順時針方向環形移動摩擦50 次,做時手法要輕柔,速度要均勻協調,壓力大小適中。最后是推下七節骨:七節骨穴在孩子背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條直線,推下七節骨時用拇指橈側面自上而下直推100 至300 次。至此,整個推拿手法全部做完。
(責任編輯:張琴琴 )
文章關鍵詞:
有些嬰幼兒白天不哭鬧,常常在夜間哭鬧不停,疼在寶媽的心里。中醫認為,夜間哭鬧不停,多為驚嚇、食積導致。如白天受了驚嚇,或乳食不節等,可……詳細>>
上班一族很多人都存在著腰酸背痛的毛病,很多人抱怨沒時間休息,沒時間運動,沒時間放松,甚至但是很多人對此都不以為然。但其實腰痛的原因有很多……詳細>>
秋季天氣變得越來越涼爽和干燥,但是沒有做好身體保暖的話,寒氣和燥氣會入侵身體,減弱了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容易誘發多種疾病,秋季對相關的部……詳細>>
中醫講究經絡養生,對某個穴位通過針灸推拿按摩或引導的方式來達到陰陽平衡以及舒經理絡功效,能排出體內濕邪氣。尤其是這幾個穴位,能緩解身體不……詳細>>
在初秋季節的此時,爸爸媽媽需要注意的是合理增減孩子的衣物,避免捂出秋痱。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夏末秋初預防秋痱的方法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