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消化科主任 陳延醫師
“脾為后天之本”,這一經典認知,與中醫的世界觀不無關系。從陰陽五行上來看,脾在中央屬土,地球上的萬物都生于土地,脾在人體中就像廣闊的大地一樣,能夠承載萬物,五臟六腑均以脾土為基礎而生長。
脾從進食的食物中提取人體所需“精微”。“精微”是人體氣血化生的物質基礎,脾氣的健旺可以使人體肌肉強健、正氣充足,增強抗病能力。所以,脾在人出生后的整個生命活動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保證人體健康的關鍵臟腑,是后天生長發育的關鍵。
“先天精氣”和“后天精氣”
中醫認為,人之所生,首先是由于父母生殖之精所化生。這種父母生殖之精屬于“先天精氣”(有些類似于現在所講的“遺傳基因”),先天精氣對人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先天精氣不足,生下來的小孩就容易出現畸形、發育不良,甚至患上遺傳性疾病。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先天精氣”還是充足的,決定以后身體發育正常與否的關鍵,是“后天精氣”。所謂后天精氣是指人出生之后,機體從飲食物中攝取的營養成分和臟腑代謝所化生的精微物質。換言之,人在出生之后,機體生命活動的延續,就有賴于這些后天精氣的滋養。人有五臟六腑,這些臟腑在人的生命活動中都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中與“后天精氣”最為相關的臟腑,非脾莫屬。
身體強壯與否,與脾有關
“脾為后天之本”這一認識的形成與脾的生理功能的認識有關。中醫認為:
1、脾主運化。運,即轉運輸送,化,即消化吸收。所謂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飲食的東西化生為人體所需的精微物質,并具有將這些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的功能。這里的精微物質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后天精氣”,由此看來,脾是后天精氣的制造者和提供者。
2、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由于脾具有消化飲食,化生、吸收和轉輸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而水谷精微又是人自出生以后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也是生成氣血的主要物質基礎,所以說脾為氣血生化之源。《醫宗必讀》中提到:“一有此身,必資谷氣,谷入于胃,灑陳于六腑而氣至,和調于五臟而血生,而人資之以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3、脾主肌肉四肢。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能為四肢提供充足的營養,使四肢強健有力。因此《素問·痿論篇》有“脾主身之肌肉”的論述,而脾失健運,則四肢失氣血之養,可出現肌肉軟弱無力,萎縮等病癥,所以身體的健壯與否與脾的功能密切相關。
4、脾為元氣之本。中醫學認為,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故《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此處所指的“正氣”是人體抵抗疾病,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功能的總稱。現代免疫學認為,免疫系統主要有三種功能,即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及免疫監視。其中免疫防御是機體抵抗各種致病微生物侵襲,維持機體健康的重要生理功能,由此可見,中醫所講的“正氣”與現代醫學所稱的“免疫防御”所指趨同。
脾胃之氣既傷,諸病之所由生
脾氣健運、化源充足、氣血旺盛,臟腑形體四肢百骸得養;正氣充盛、抗病力強、腠理固密,能抵御外邪入侵。反之,脾虛失運、化源匱乏、氣血無以由生,臟腑形體四肢百骸失養;正氣虧衰、抗病力弱、腠理疏松,不耐邪犯而患諸疾。
因此,中醫名家李東垣認為“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
現代研究發現,脾虛時免疫系統會出現異常表現:免疫器官呈萎縮、功能細胞數減少等發育不良樣改變,以及以低下為主的免疫功能紊亂。可見脾虛時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異常,抵抗力減弱,故易罹患諸病,且所患之病易發展、傳變。
(本文來源:廣東省中醫院微信訂閱號,微信號gdhtcm)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鄭永儀 )
夏季時節,天氣主要以潮濕悶熱為主,在加上夏季人們的脾胃功能低下,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所以在這個時節健脾是關鍵,中醫認為:“脾胃是……詳細>>
總是暴飲暴食、偏愛于生冷寒涼食物、吸煙酗酒、一日三餐不規律、不良的情緒等會使得脾胃逐漸變得脆弱,易導致脾胃虛寒,其主要癥狀是肢體發冷、腹……詳細>>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氣血維持生命活動。一旦脾胃受到損傷就會造成氣血不足和氣機失調,從而誘發各種疾病。生活中很多不良習慣可傷害脾胃,包括暴……詳細>>
脾胃具有運化功能,把精微物質運輸到全身各個部位,儒養著身體每一處。然而,一日三餐不規律、過度貪涼、缺乏運動以及不良的情緒等均會傷害脾胃,……詳細>>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可以從人們的五官來了解到脾胃的功能,脾胃在身體里面起著重要的角色,一旦出現問題就不能正常的運化,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如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