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針灸科專家張倩如
進入秋冬季節,早晚溫差加大,天氣逐漸轉涼。在睡覺前,倒上一盆溫水泡泡腳,成為了不少人尤其是中年人的生活習慣。對此專家提醒,在秋冬季節進行合理的養生保健可以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有益健康。
對于有急慢性疾病的人群來說,用中藥泡腳是更好的選擇,用中藥泡腳是利用熱水促進藥物滲透進人體的作用,即可保證藥物能通過腳部透達周身經絡,又不會出現口服藥物過量導致不良反應的情況。
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中藥泡腳方法:
紅花泡腳:
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藥店買一兩紅花分成10份,取一份用紗布包好放在水里燒開,然后加一勺鹽,方法先熏腳后泡腳,治腰酸痛。(泡腳的水一定滿過腳踝骨)
艾葉泡腳:
藥店買一兩艾葉分成五份,每次取五份之一艾葉用紗布包好放到鍋里用水燒開,先熏腳,然后再泡腳,水溫40到50度的時候,再把雙腳放入水中泡腳,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可治腳涼腰酸。
干姜、桑枝泡腳:
干姜、桑枝具有溫通作用,患風濕病、怕冷、怕涼、脾胃虛寒的人群適合使用。
治感冒或感冒頭痛配方:
在熱水中加食鹽約50克左右,生姜50--70克。泡腳時,先把腳放在熱氣上熏,待水溫下降后再將雙腳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涼時可續加熱水2--3次,可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溫時及時擦干腳部,蓋上被子痛痛快快地睡一覺就好了。
泡腳養生有助長壽,原因是腳連接了人體各處的經絡血脈,經絡氣血旺盛人體就健康,具體說來,足部集中了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穴位,與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系,在泡腳的同時,配合足部按摩,效果事半功倍,以下是常用的足部養生穴位和按摩手法。
首先,腎經的穴位,如涌泉、照海、太溪、水泉的穴,有補腎強腰,調陰陽的作用,脾經的太白、公孫、三陰交等穴,有健脾調肝,補氣血的作用,肝經的太沖穴有行氣散結的作用,除此之外,足部還有很多反射區,泡腳后用不同手法按摩這些穴位,對很多急慢性疾病有治療作用,以下介紹幾種常用按摩手法。
推法: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1厘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并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
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壓揉法:腳底后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酸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鐘,至發熱為宜。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刮法: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雙手食指關節用力刮36次,至有酸痛感為宜。此法對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幫助。
(本文來源:廣東省中醫院微信訂閱號,微信號gdhtcm)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鄭永儀 )
步入秋季寒風漸起,很多人都開始關注養生保健,在這時候,你怎么可能忽視中醫泡腳呢?作為最簡單卻又很舒服的養生方式,用什么泡腳最養生,什么時……詳細>>
很多人秋季都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尤其是女性,在月經期間出現手腳冰涼伴隨痛經,緩解手腳冰涼可以采用中藥泡腳法,下面了解一下哪些中藥對于手……詳細>>
天氣漸冷,很多人又開始迷上了泡腳。泡腳有諸多好處,加上中藥泡腳更是有保健養生功效,接下來跟著我們看看中藥泡腳的好處和泡腳藥方吧。詳細>>
在民間有睡前泡腳好處多的說法,這是有據可循的哦。我國中醫認為睡前熱水泡腳對身體的健康和養生來說都有很多幫助。今天,就來為大家來了解一下中……詳細>>
一到冬季,手腳冰涼、遇寒咳嗽、手腳皴裂等會困擾很多人。在入秋時養成足浴的習慣,有助于預防這些“小病”。小編介紹幾個簡便有效的足浴“小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