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有些人看完中醫,手里拿著中醫開的中藥不知如何下手,其實熬中藥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難,下面我們來看看熬中藥的三個基本步驟和煎藥用的器具。
煎藥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鐘,浸泡的水量以淹沒藥面3~5cm為宜)
第二步、將藥放在火上,用武火(即大火)熬開,沸騰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減慢水分蒸發,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后開始計時,解表藥(多為治感冒的藥)煎15-20分鐘左右,其他藥一般煎40~50分鐘。
第三步、將第一次煎出的藥液倒出,加入適量的熱水(水不要太多,以剛淹沒藥材2-3cm為宜)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的時間約20-30分鐘左右即可。
煎熬中藥用什么鍋
煎煮中藥,選擇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藥首選砂鍋、瓦罐,接下來是搪瓷器皿、不銹鋼鍋,最忌諱使用鐵鍋和銅鍋。砂鍋、瓦罐的化學性質穩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
需要注意的是,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剛煎過藥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后再把藥垢清洗干凈,砂鍋上的油漬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
不銹鋼鍋傳熱太快,煎藥時要經常攪拌,否則藥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提醒大家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用鐵鍋和銅鍋煎藥。因為鐵和銅是活潑元素,容易與中藥里的多種化學成分發生反應,產生毒副作用。
中藥如何保療效 應該趁熱服用
涼服:是指將煎好的湯劑放涼至室溫(20℃左右)服用。一般清熱瀉火、解毒通利、祛暑之劑應涼服,如清營湯、白虎湯、導赤散、清瘟敗毒飲等宜涼服,這樣可以增強藥物清降通利的功效。尤其夏季解暑中藥,涼服清涼解暑效果更好。另外,嘔吐病人或中毒病人服藥均宜涼一些。
溫服:是指將煎好的藥液放溫后(30℃—35℃)再服用。因溫服能減輕對胃腸道刺激,且苦味會減弱,有利于吞咽,故是最常用的服用方法,湯劑多宜溫服。特別是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如瓜蔞仁、乳香等。溫服和胃益脾,能減輕刺激。
熱服:是指將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或將藥液溫熱(50℃以上但可以耐受)服用。中醫講“寒者熱之”,一般寒證用熱藥,宜熱服,如溫中散寒、補虛扶弱、理氣活血、發汗解表的藥劑應熱服,如補中益氣湯、理中湯等宜熱服。尤其是發汗解表劑,更應熱服以助藥力,發汗解表退熱。
(責任編輯:林銀珍 )
文章關鍵詞:
服用中草藥是大家經常會選擇的一種治病方法,那么對于中草藥的煎煮你知道哪些?煎藥之前的侵泡、煎藥的火候以及煎藥的多少等等都會和藥效有著聯……詳細>>
中藥的治病效果非常的好,但是很多人卻發愁如何煎煮中藥。煎煮中藥的確是一項技術活,煎煮的方法科學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藥效的發揮。那么我們該如……詳細>>
中藥正確煎煮 不流失藥效。年輕人對于煎煮中藥會比較犯愁,煎藥錢用什么水浸泡?用什么器皿煎藥?煎藥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如何服用?等等問題都……詳細>>
中醫是我國獨有的一項傳統,利用中醫治病難免需要大夫開一些中藥劑。這些中藥不僅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調理身體狀態,還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目前的疾病……詳細>>
想要治病,醫生開了藥方之后,我們要做到科學的煎煮中藥,科學的服藥,這些環節都會影響到藥效的發揮,影響到疾病的治療。那么我們在煎煮中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