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滯針應該怎么處理?在中醫針灸中,會發生滯針的情況。滯針有危險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又該如何處理滯針呢?
什么是滯針?
針刺入肉后,受刺肌群強烈收縮,夾持針體固定于肌群之間,醫者感覺針下澀滯,捻轉、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而病人則感覺痛劇的現象。
主要表現為,針在體內捻轉不動,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若勉強捻轉 ,病人常痛不可忍。
如何預防滯針
對精神緊張者,應先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的顧慮。注意行針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單向捻轉,若用搓法時,應注意與提插法的配合,則可避免肌纖維纏繞針身而防止滯針的發生。
滯針情況的處理
若病人精神緊張,局部肌肉過度收縮時,可稍延長留針時間,或于滯針腧穴附近進行循按或叩彈針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針,以宣散氣血,而緩解肌肉的緊張。若行針不當,或單向捻針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將針捻回,并用刮柄、彈柄法,使纏繞的肌纖維回釋,即可消除滯針。
除了滯針,還有哪些常見的針灸異常情況呢?
暈針
暈針是在針刺過程中病人發生的暈厥現象,這是可以避免的,醫者應該注意防止。
患者體質虛弱,精神緊張,或疲勞、饑餓、大汗、大瀉、大出血之后或體位不當,或醫者在針刺時手法過重,而致針刺時或留針過程中發生此現象。
彎針
彎針是指進針時或將針刺入腧穴后,針身在體內形成彎曲。
斷針
斷針又稱折針,是指針體折斷在人體內。若能術前做好針具的檢修和施術時加以應有的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針具質量欠佳,針身或針根有損傷剝蝕,進針前失于檢查;針刺時將針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針時強力提插、捻轉,肌肉猛烈收縮;留針時患者隨意變更體位,或彎針、滯針未能進行及時正確處理等,均可造成斷針。
一般是醫生與患者兩方面的原因。醫生進針手法不熟練,用力過猛、過速,以致針尖碰到堅硬的組織器官,或病人在針刺或留針時移動體位,或因針柄受到某種外力壓迫、碰擊等,均可造成彎針。
在實行針灸過程中,一定要細致觀察患者的反應,才能做好及時處理。
(責任編輯:林銀珍 )
文章關鍵詞:
針灸時發生暈針怎么辦?暈針是針灸中常見的一種不良反應,面對暈針,該如何預防以及治療,看看中醫怎么說。http://zyk.99.com.……詳細>>
崩漏怎么辦?崩漏是女性行經期間的較為嚴重復雜的一種情況,對女性的身體損害不容小覷。一起跟中醫看看該如何解決吧。詳細>>
如何預防針灸意外危險?針灸是我國中醫中的治療手段,針灸對疾病的治療有很大幫助。不過,小編要提醒大家的是針灸也會有意外危險發生,是需要有效……詳細>>
氣虛體質可以做針灸嗎?很多人認為針灸會造成氣虛,這是一種誤解還是事實如此。今天就為大家解惑,氣虛體質可以做針灸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