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天氣越來越冷,溫差大,腹部發脹的情況就變多了。肚皮鼓鼓讓人十分難受,針對這種情況,中醫有什么好方法呢?
為何天氣冷容易腹脹?
秋屬木,自然界之木氣和人體五臟肝氣相應,中醫藏象學認為肝在人體主疏泄,可以調暢氣機、調理情志、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木氣枯萎,勢必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這時,平常脾胃虛弱的朋友飲食稍有不慎,或情緒不暢,或遇冷感熱,很容易腹脹腹瀉。
腹脹之病因以食積停滯、濕阻脾胃、肝胃氣滯以及脾胃氣虛較為多見。
調理脾胃兩款食療方
1、芡實山藥粥
做法:芡實30克,山藥50克,粳米200克。將三者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后,改用小火熬。
功效:能收斂澀精、健脾補肺。
2、百合銀耳粥
做法: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將百合洗凈切碎,銀耳用溫水發開后,洗凈切碎,與大米同煮為粥。
功效:百合,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氣健脾,三者同煮為粥,具有潤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適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三類人調理脾胃要格外注意
第一,脾虛患者。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第二,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于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第三,老年人及兒童。由于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癥狀嚴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保和丸、香砂養胃丸等。
防腹脹飲食注意四點
1、多吃護胃、順氣食物
有些食物有養胃和順氣作用,比如山藥健脾胃、益腎氣,可促進消化吸收,黏稠質地也有保護胃壁功效;白蘿卜可順氣,但要熟著吃,比如燉湯。此外,山楂、洋蔥、大蒜都對胃腸有益。
2、高纖維食物別過量
過量吃高纖維食物容易在胃腸內產生大量氣體。比如麥麩纖維含量高達31%,筍干達到30%,辣椒超過40%,其余含纖維素較多的有蕨菜、菜花、菠菜、南瓜等,各種雜糧如蕎麥面、玉米等也屬高纖維食品。吃這些食物要注意搭配,不能過量。
3、晚餐少吃產氣食物
首先是各種豆類。豆類所含的低聚糖被腸道細菌發酵,能分解產生一些氣體,進而引起打嗝、腸鳴、腹脹、腹痛等癥狀。因此老年人晚餐最好少吃豆制品。
4、杜絕狼吞虎咽
這種習慣會將氣體帶入腸道,因而產生腹脹。盡量少喝碳酸飲料和啤酒,含有果糖或山梨醇的甜點,也是產氣的食物。
兩種按摩方法治療胃脹
1、按摩足三里穴、陰陵泉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4橫指(用自己的手指比),脛骨外一橫指交會點處。陰陵泉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處。大家晨起平躺在床上用腳跟搓對側腿部足三里穴和陰陵泉穴,順時針按摩,力度以局部感到酸脹沉麻為度,每穴按摩5~10分鐘,上午按摩最佳。
2、雙手疊壓繞臍摩腹。摩腹時,手掌與腹部皮膚充分接觸,力度以胃腸能感受到外面壓力為度,頻率每分鐘15次~20次,也就是一呼一吸一次,腹瀉的朋友在此基礎上,再用艾條熏炙肚臍,效果更佳。采用這個方法,許多朋友按摩3~5分鐘,就能感到胃腸蠕動、氣機通暢,但想要達到脾胃堅固的效果,還要長期堅持。
平時多注意養護脾胃,才能避免腹脹哦。
(責任編輯:林銀珍 )
文章關鍵詞:
有的時候我們會出現腹脹的情況,而且還是在我們沒吃飯的情況下,腹脹一般來說還伴隨著放屁,真是既困擾又尷尬,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面對這種情況,……詳細>>
經常感覺肚子脹不消化,不要老是求助健胃消食片,用一些中醫的偏方,堅持服用一段時間,更能治本。詳細>>
有些人經常感覺肚子脹不消化,要提醒各位的是,不要老是用健胃消食片來治療,服用中醫的偏方一段時間,更能治本。中醫認為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詳細>>
小兒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證,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的孩子往往會出現食欲不振、厭食、口臭、肚子脹……詳細>>
最讓家長頭痛心煩的莫過于兒童生病,兒童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抵抗力,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癥狀如發熱、便秘和腹瀉等。面對此問題無需著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