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醫常說,脾胃乃后天之本,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如果脾胃出了問題,那么人體的氣血、健康都會受到影響,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脾胃是否健康呢?脾胃不好又如何調理呢?看下文來學學吧!
觀察身體四個部位 看脾胃健康狀況
1、鼻翼發紅
如果一個人鼻翼發紅,常說明脾胃有熱。脾胃有熱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鐘,每天2~3次,同時配合按摩胃經的內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縫之間)效果更佳。
2、肌肉松弛
如果一個人肌肉松弛、沒有彈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虛弱所致。脾胃虛弱者可經常運動腳趾和按摩小腿。
3、嘴唇無光澤
如果一個人脾氣健運,則口唇紅潤有光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氣虧虛,則口唇淡白無光澤,甚至萎黃,而且常脫皮。脾氣虧虛者可以把午飯時間提前到11時,因為此時脾氣最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能力最強。
4、黑眼圈
胃經是氣血充沛的一條經絡,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經的起始點,比較容易沉淀濁物,所以熬夜的人常會有黑眼圈,這正是血氣渾濁的體現。盡可能緩解壓力;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電影、電視;調節飲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
胃部不舒服按摩三穴位: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5寸,和食管相對應,是食物進入胃的通道。按壓上脘穴,對人們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飽或者其他原因而導致的反胃、胃脹、嘔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肚臍上4寸處,占據了胃的主體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對于促進胃的蠕動,治療胃脘痛、腹脹、泛酸等都有較好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肚臍上2寸處,胃和小腸的連接處,對應人體的小腸。下脘穴位于食物從胃進入小腸的關口,因此掌握著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權,對于食物在胃里下不去導致的食谷不化、腹脹、胃痛、嘔吐以及胃炎、胃潰瘍、胃痙攣、胃擴張、腸炎等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而且,因為它在胃的下部,對于因為中氣不足導致的胃病、胃下垂等也有很好的療效。
平時工作累了,或晚上吃完飯看電視時,都可以用手輕輕按摩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充分調動它們的積極性,對于防治胃部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按摩要因病而異
雖然按摩能治療包括內、外、婦、兒在內的很多疾病,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是不適合做按摩的。患有急性損傷、局部水腫、局部炎癥、開放型損傷(如骨折、破損等),以及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腎功能衰竭等疾病,都不要輕易嘗試按摩。
(責任編輯:韓培珍 )
中醫常說,脾胃乃后天之本,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如果脾胃出了問題,那么人體的氣血、健康都會受到影響,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脾……詳細>>
夏季炎熱,很多人都喜歡狂吃冷飲和猛吹空調,這雖然是能得以一時的清涼,但卻也容易導致脾胃不好。脾胃不好要注意調理保養。詳細>>
中醫常說,脾胃乃后天之本,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如果脾胃出了問題,那么人體的氣血、健康都會受到影響,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脾……詳細>>
脾胃不好的人,消化會不好,容易出現厭食,面黃肌瘦的癥狀。脾胃不好怎么辦呢?中醫認為脾胃虛弱的人經常活動或按摩腳趾,可使體內氣血通暢,陰陽……詳細>>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后天之本。因此如果我們脾胃出現問題將會影響健康,那么常見的脾胃不好的癥狀有哪些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