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拔罐時間越長越能“拔毒”,越有療效,其實這就是陷入了拔罐誤區。拔罐多少時間為宜,還有哪些注意事項,都要一一了解清楚。
拔罐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
不少人認為拔火罐的時間越長,效果會越好,甚至認為,要拔出水皰才能體現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實這也是錯誤的。因為拔火罐時間過長,就可能會出現水皰,這樣不但傷害到了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留罐時間應根據病情、部位決定。一般留罐10~15分鐘,大罐吸拔力強,可適當縮短時間,否則可能會起泡。若是起 泡比較細小,則不用特別處理,一般會自行消退;起泡較大時最好到醫院處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針具刺破,敷上消毒紗布。
除了時間上的注意事項,拔罐還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分清體質。按體質拔罐進行補瀉,否則會適得其反。
二、注意身體狀況。有心臟病,嚴重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血液性疾病,皮膚過敏,浮腫,水腫,血壓過高,有血液疾患及有出血傾向者,患皮膚病以及孕婦、經期,還有過飽、過渴、過饑、醉酒時都不適宜拔罐。
三、有些部位不宜拔。肚臍、心前區,皮膚細嫩處、破損處、靜脈曲張部位、瘢痕處,乳頭、骨頭突出處均不宜拔。拔罐舊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別拔。
四、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膚處于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個小時。
五、拔罐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
六、根據病情拔罐,一般為輪流取穴,一次不宜過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時,不應再于原部位重復拔罐。
七、拔罐期間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若出現頭暈、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涼等癥狀,甚至血壓下降、呼吸因難、脈微細無力等暈罐情況,應及時取下罐具,將患者仰臥位平放,注意保暖。輕者可給予少量溫開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緩解并恢復正常;重者可針刺人中、內關、足三里、中沖等穴或艾灸百會、中極、關元、涌泉等穴,一般可很快緩解并恢復正常,或馬上送醫院處理。
四種拔罐手法可供選擇
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應位置后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此法適用于治療風濕痹癥、感冒咳嗽、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等病癥。
2、閃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應位置后,用一只手壓住皮膚,另一只手握住罐體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復多次,直至皮膚潮紅、充血或淤血為度。此法適用于治療局部皮膚麻木、疼痛等病癥。
3、走罐法:指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上涂一層凡士林油(或其他潤滑油)后,再拔罐。然后,醫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動。當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至淤血時,將罐起下。此法適用于治療肌肉豐厚,皮膚平坦部位的病癥,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風濕痹痛等病癥。
4、刺絡拔罐法:即將皮膚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療丹毒、扭傷、乳癰等病癥。
拔罐時并非時間越長越治病,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拔罐方法,也要避開拔罐誤區哦。
(責任編輯:韓培珍 )
到了夏天很多人會通過拔罐的方式來排除身體的濕氣,或者通過拔罐緩解疲勞、減輕體重,其實對于拔罐我們會存在一定的誤區,拔罐并不是時間越長越好……詳細>>
拔罐是中醫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拔罐如果有錯誤也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損害的,并且在拔罐時還要注意一些方面,這樣才能使拔罐起到良好的作用。詳細>>
拔罐是一種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養生醫療方法,對人體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拔罐不但具有養生的功效,還有一定的治療疾病的功效,對于治療感冒和……詳細>>
拔罐屬于中醫治療的手段,現在有很多的人為了追求養生,所以會通過拔罐來把身體里面的濕氣拔除掉,因為價格實惠、身體受傷小,所以受到很多人的青……詳細>>
近日,達州網友在本地論壇發帖稱:誰見過用這么大的火罐?帖子中配發了幾張"拔火罐"時的圖片,一位年輕小伙子躺在按摩床上,屁股上頂著兩個碩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