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中藥來治療自己的身體疾病,但是對喝中藥卻只是入口即好,沒有考慮溫度的問題。要知道,服用中藥也有溫度要求。
“趁熱喝”是大部分人喝湯藥的習慣。其實,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
喝中藥什么溫度最有效
中醫在配伍運用中藥時,講究“四氣五味”,常根據藥性的寒、熱、溫、涼,并參考辛、甘、酸、苦、咸五味來配伍組成方劑。當空腹服藥時,寒涼藥或者五味偏重的藥物都可能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
需要長期喝中藥湯劑的人,應該在飯后30-60分鐘內服藥,以減輕藥物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口服大多數中藥湯劑時,溫度以30℃-35℃為最佳。
中藥哪個時間點喝效果最好
空腹服
又稱平旦服,指在早晨未進食前服藥。具有滋補作用的湯藥,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這樣可以使藥物迅速入腸,并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具有瀉下作用的湯藥也是如此,以增強藥效。
飯前服
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病位在下,應在飯前服藥,以使藥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藥。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飯后服
一般在飯后15-30分鐘服藥。病位在上,應在飯后服藥。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癥,應該在飯后服藥,可使藥性上行。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在飯后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害。
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可在此時服用。另外,某些西藥如催眠藥、驅蟲藥及抗過敏藥等,一般也應在夜晚臨睡前半小時服用。
中藥用法講究多
中藥不像西藥,只需分時、分量,它在煎煮方法、服法、用量、服用時間、服用溫度等方面都有講究。
首先,服用中藥有溫度要求。中醫將外感風寒、寒邪犯胃引起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歸入寒證,要熱服藥汁,才能達到趨趕風寒、健脾溫中的目的。而用寒涼藥治熱性病證,如肺炎、支氣管炎、風熱感冒等疾病出現的口干、舌紅、便秘等,宜涼服或冷服。對于一般的湯劑,如滋補類中藥,溫服即可。
其次,服藥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性來定。一般情況下,補藥宜飯前服,驅蟲藥與瀉下藥宜在空腹時服,對胃腸刺激性的藥物及其他一般性的藥物宜在飯后服,寧神安眠的藥宜在睡前服。
再次,內服丸劑、散劑均可用溫開水吞服,加酒是為其升提宣通,用淡鹽水送服是為了引藥入腎。當然,中藥的服法還有一些更為具體的要求,那就需要聽從醫生的囑咐了。
最后,要注意服藥后的護理。例如服發汗藥后即需安臥,服辛溫發表藥宜蓋被,而服辛涼發表藥則不宜捂被。凡服發汗藥者,只宜取得通體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發汗太多而虛脫(尤其老年人)。若發現服藥后不出汗,可加服些熱開水或熱稀粥,以助藥力。服發汗藥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飲。
還可以在喝完藥以后吃些熱粥,幫助要發揮作用,而清熱解毒的藥就要涼了以后喝效果比較好。
(責任編輯:韓培珍 )
你有注意過,喝中藥的時候應該喝多少量嗎?很多人相信中藥,但是對于一次性喝中藥多少量才有效卻沒有概念,到底應該添多少水煎中藥,一次性喝多少……詳細>>
通常喝中藥是為了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但日常飲食中一些食物會影響中藥的藥性發揮,吃了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喝中藥時不宜食用。那么,喝中藥不能……詳細>>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一般來講,上午9時和下午3時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最佳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最佳。詳細>>
什么時候喝中藥好 吃中藥的最佳時間?吃中藥飯前好還是飯后好呢?對于吃中藥最佳時間,有不同的說法。針對這個問題,小編幫您解答,希望能幫助……詳細>>
中藥什么時候喝最好?一般來講,上午9時和下午3時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最佳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最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