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早起養生有哪些好方法?我們經常說早睡早起,而早起養生有很多注意事項,一旦做好了,不僅精神一整天,還能讓身體越來越好。來看看中醫都建議哪些早起養生方式吧。
早起養生方式一、醒后慢起
猛起都是迫不得已的,盡量不要猛起,這會使血往上沖,造成血壓突然變動,引起頭暈等癥狀。比較好的做法是,睜開眼睛后先不起身,躺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部,5分鐘后再起來。如果你有起不來的問題,可以閉著眼做一些伸拉四肢的動作,會非常有助于清醒。比如:將左右膝蓋分別曲起使勁掰向身體另一側;用雙手把一個膝蓋抱在胸口維持10秒;仰面躺著,雙手盡量向后伸直,以鼻吸氣,以口呼氣,身體維持5秒不動。
早起養生方式二、早起保健操
用雙手手指由前額至后腦勺依次梳理,不僅能增強頭部的血液循環,增加腦部血流量,預防腦部血管疾病,還可以營養發根,使頭發黑而有光澤。
用雙手指輕揉左右耳輪至發熱為止。耳朵布滿穴位,這樣做可疏通經絡,尤其對耳鳴、目眩、健忘等癥有防治之效。
順時針和逆時針運轉眼球,可鍛煉眼肌功能,提神醒目。
用雙手拇指上下輕揉鼻部,可預防晨起著涼而引起的鼻塞流涕,并可防治感冒。
輕叩牙齒可促進牙根血液循環,起到健齒功效。卷舌可增加舌的靈敏度。
剛睡醒時,身體的血流緩慢,通過伸屈運動,使血液迅速回流到全身,還能增強四肢大小關節的靈活性。
用雙手掌心交替輕摩肚臍,有提神補氣之功效。肚臍上下有神闕、關元、氣海、丹田、中脘等穴位,尤其是神闕能預防和治療中風。
反復收縮使肛門上提,可增強肛門括約肌收縮力,促使血液循環,預防痔瘡的發生。
仰臥,以雙足根交替蹬摩腳心,使腳心感到溫熱。腳心有涌泉穴,被稱為“第二心臟”。蹬摩腳心后可促使全身的血液循環,有活經絡、健脾胃等功效。
在床上輕輕翻身,活動脊柱大關節和腰部肌肉,促進肢體舒展。
早起養生方式三、起床后排便
中醫主張“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生活習慣應該符合大自然規律。早晨5至7時是人體大腸經最旺盛的時候,要養成早起排便的習慣。如果不能早起,大腸就無法很好地完成排濁功能,毒素會停留在體內而引發便秘、痤瘡等疾病。上午7至9時是陽氣最旺的時候,吃早餐也是最易消化。一頓優質的早餐可以讓人思考敏銳,反應靈活,提高記憶力和工作效率,且不容易發胖。
早起養生方式四、晨起一杯水
每天起床洗漱完畢后,即喝一杯溫開水(或果汁水,或蜜糖水,或淡鹽開水),可以增加血流量,促進血液循環,而且潤腸、通便。
對于年輕人、體質好的人來說,喝涼白開也是容易接受的,但對于年老、體弱、怕涼、胃寒的人來說,清晨一杯溫開水,是上佳的選擇。總之,應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水溫。
早起養生方式五、深呼吸
清晨(除霧天外)到寬敞的庭院或曠野,先伸臂彎腰,踏步踢腳,活動一下身子,然后進行10-15分鐘的深呼吸。此法不僅能增強肺活量,而且能清醒頭腦,振奮精神。這對行動困難、不能參加其他鍛煉活動的人來說,尤為需要。
早起養生方式六、遠眺四方
俗話說“綠色是生命”,每天早晨多看綠色、遠眺四方,有益于增強視力、防治近視。方法:立正,自然呼吸,兩目平視前方,盡力注視遠方的綠樹、青山約1-2分鐘后,閉目低頭沉默一會,轉首向左方遠眺1-2分鐘(轉頸不轉腰);再閉目低頭沉默一會后,轉向右側遠眺,如此反復多次,共約持續15-20分鐘。
以上是早起養生的幾種方式,在每天早起養成固定習慣,做起來吧。
(責任編輯:韓培珍 )
早晨是一天的開始,只有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良好才能度過美好的一天。晨起時的一些身體變化可以讀出自己的健康狀況,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并看看中……詳細>>
小時候常聽老人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長大后,沒有大人管束,經常是越來越晚睡、越來越晚起,經常用這樣一句話來來正兒八經地自我安慰——晚……詳細>>
從小我們就被父母老師教育說,早睡早起身體好。真的是這樣嗎?眾所周知,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指出冬天的三個月,是萬物潛伏躲藏的時候。在冬天……詳細>>
一日之計在于晨,在一整晚的休息結束時,也是一天的養生開始時。今天就來看看,中醫在早起時有哪些養生方法和原則,讓我們變得更加健康吧。htt……詳細>>
梳子是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一把好梳子能夠達到按摩養生以及預防疾病的效果,同時也能起到提神醒腦以及痛經活絡的功效,不妨來了解一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