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我們常說久病成醫,因此很多人就以為自己是老病號,有了一些病狀后自己給自己開藥,還有就是害怕是藥三分毒的說法,對藥物又有排斥,等等問題,讓中醫提醒你,服藥時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知?
是藥三分毒怎么理解
藥物有三分毒,那么,疾病的毒有多少分?不吃藥,不及時治療疾病,拒絕了三分毒,但是豢養了七分毒,豈非得不償失?只想到了藥物的三分毒,卻忽略了藥物的七分養,藥物最要的作用還是幫助身體恢復健康而不是傷害身體。
什么是藥物的毒?毒其實都是相對而言的。有人一口氣喝了13杯白開水,就是死于水中毒;也有人在氧吧里吸氧,最后死于氧中毒;至于長時間進行日光浴的人,也是皮膚癌高發的人群。我們常常說,陽光、空氣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但是,連這些基本要素都可以致人死地。相反的,砒霜是劇毒的東西,但是有人善于使用砒霜治療白血病,效果很好;一氧化碳可以要人性命,但是微量的一氧化碳可以治療心臟??;蛇毒可以毒死幾百上千人,但是適量的蛇毒在治療風濕病、心臟病和晚期癌癥的止疼上效果顯著。天下沒有任何一種物質是絕對無毒的?!岸尽敝皇且环N效應?!靶本鸵兄辽賰蓚€事物發生反應。所以,不能脫離具體的人體去說什么物質或什么藥物有沒有毒或毒性大小。沒有對象事物做出反應,就無所謂“效應”,沒有“效應”就無所謂“毒”。
人和人之間的具體情況是千差萬別的,所以,所謂“毒”的評價標準也是有千差萬別的。
毒與不毒,根本不在于藥物,而在于當不當用。殺人和救人,也不是藥物的功過,而在于醫生辯證是否準確。
四種常見的錯誤吃藥方法
1、服藥跟飯點
很多人簡單地把“飯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零食、水果等都不算。其實,但凡肚子里有了食物,就算是“飯后”了。注明飯前(或空腹)服用,是由于食物會影響藥物吸收。注明飯后或餐時服用,多是因為此類藥物對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減輕這種不適,或其中含有的脂類物質能促進藥物吸收。一般飯前指的是在飯前半小時至1小時,空腹指的是進餐2—4小時后。
服藥頻率多為一天一次至一天三次,老百姓常把“一日三次”簡單地等同于跟著三頓飯走。其實,一天服藥幾次,多長時間服一次,是藥學家根據24小時內血液中藥物濃度的變化規律制訂出來的。如果服藥為“一日三次”,應每隔8小時服一次;若一日兩次,應每隔12小時服一次。考慮到多數人的作息習慣,一日三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點,下午2點—3點,晚上10點;一日兩次則應該安排在早上7點和晚上7點。
2、犯懶躺著吃
不少人還有躺著吃藥的習慣。這種姿勢很可能使部分藥物停留在食道中溶化或粘附在食道壁上,不但影響藥物吸收,還會刺激食管,引起食道發炎,甚至潰瘍。醫生在臨床中通過X光觀察,發現躺著服藥的人由于大多數只喝一口水送服藥物,因此有60%的藥物到不了胃里,而粘附在食管壁上。而一些站著服藥、且用60毫升—100毫升水送服藥的人,5秒鐘左右藥便可以到達胃中。
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藥都得站著吃。例如,硝酸甘油作為緩解心絞痛的急救藥物,若病人站著含服,可能因產生體位性低血壓,引起一時性貧血而昏倒。因此,正確的服藥姿勢應該是以正坐位置吃藥。
3、拿果汁送藥
果汁、牛奶、豆漿、茶水等,雖然都是液態,卻可能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影響療效。研究發現,有近50種藥物會與果汁發生反應。服藥最好用溫白水,以保證藥效和用藥安全。
4、總是不忌口
油鹽醬醋糖等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劑,也會影響藥物作用。補鐵時,要少吃油、不吃油炸食品、糕點等。因為油脂會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腸道對鐵的吸收。服用降壓藥、抗心絞痛藥時,忌吃含鹽高的食品??辔督∥杆帯⒅帲吞鹗场胺笡_”。醋是酸性調料,最忌與堿性藥物同服,如達喜等抗胃酸類藥物。醬油里含有豐富的金屬離子,容易和四環素等抗生素結合,形成不易被胃腸吸收的結合物。服用大多數藥物時,都不要喝酒,調味料酒也一樣。酒會引起血管擴張,與利血平等降壓藥同用,易造成低血壓,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
一些中藥的錯誤使用方法
1、有些中藥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烏頭堿,小劑量使用具有治療作用,劑量過大或使用不當就會引起中毒;
2、有些中藥不含有毒成分,但過量服用也會引起中毒,如過量服用肉桂就會引起血尿;
3、辨證用藥不當,如給肝陽上亢病人服用細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4、中藥來源品種不當,如桑寄生本無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會含有相應的有毒成分;
5、有些藥材未經炮制或炮制不當,如經過炮制后的法半夏沒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卻是有毒的;
6、中藥煎煮不當,一般認為煎煮時間不足可能引起毒性反應;
7、誤服誤用中藥十分危險,如把香加皮當作五加皮使用,就會發生洋地黃樣中毒;
8、受到污染或變質的中藥;
9、用藥途徑不當,如作為肌肉注射用的中藥注射液被用于靜脈注射;
10、用藥時間過長,如黃花夾竹桃含有強心苷,長期使用會發生洋地黃樣蓄積中毒反應;
11、有些中藥相互間可產生化學反應,如果配伍不當將引起不良反應,如藜蘆就不宜與人參等補益類藥同時使用;
12、中西藥之間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烏梅等與磺胺同時使用就會引起血尿;
13、年齡、性別與體質差異,如婦女哺乳期就對許多藥物反應敏感;
14、中藥注射劑質量不好,當中含有有害物質、雜質、植物蛋白;
15、外用制劑輔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當。
以上是常見的藥物服用錯誤方法,如果實在不確定,請不要自我主張,按照醫生的建議來。
(責任編輯:鄧瑩瑩 )
我們常說是藥三分毒,但是這個有毒我們常泛泛理解為吃藥既會治病,也會傷身??赡阒乐嗅t理解的是藥三分毒是什么意思嗎?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詳細>>
中藥是指以傳統醫藥理論為指導,通過采集、炮制、制劑等方式運用不同植物的作用機理,指導臨床使用的藥物被叫做中藥。通常中藥的絕大部分來源于天……詳細>>
你一定聽說過“是藥三分毒”,尤其是中藥更加要特別注意。其實,只要正確認識中醫的毒性就不會過于擔心。同時,中藥的配伍常識對于常喝中藥的人來……詳細>>
中醫補藥的種類有很多,注重養生的朋友們也都會很熟悉這些補藥。中藥的保存都很有講究,錯誤的保存對補藥的效果會造成直接的影響。在這里,為大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