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潮濕悶熱的夏季,經常會大量出汗,導致夏季濕疹,發作時讓人奇癢難耐。對于濕疹,中醫有哪些解釋,又有哪些治療的方法呢?
中醫如何看待濕疹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導致濕疹的原因,可分為血熱、風邪等外因因素,以及濕重、脾虛等內因因素,通常都是因為外因出現,進而誘發內因引起濕疹。
外因是指受到外來風邪侵襲,也就是所謂的過敏原如:蝦、蟹、牛奶、化粧品、清潔劑、紫外線、動物毛等。此外,常吃烤辣炸等燥熱食物,也容易造成血熱,誘發濕疹。
所謂內因濕重、脾虛引起的濕疹,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脾濕,是指胃腸功能不正常,導致食物無法充分消化吸收,使水濕停留在體內,當水濕跑到皮膚,就會形成濕疹。此外,情緒緊張、睡眠不足等內因因素,也會使身體免疫力變差,提高皮膚的敏感度,誘發異位性濕疹。
濕疹在中醫文獻中擁有“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多種別稱,分發作部位及人群不同又有多種分類。近年來,濕疹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專家認為這與氣候的變化、日常生活中大量化學制品的應用、都市生活飲食結構的改變等有密切聯系。
水流濕,火就燥。中華傳誦的各式俗語民歌皆以現實為引、暗指事物百態、流傳人生。如水火之理,中醫認為濕熱累積、余火上涌、集內外風濕熱邪淫浸肌膚而生濕疹;又或然飲食不節,過食辛腥、脾失健運而生濕疹。此外,濕熱蘊久,肌膚失養也可導致類似病狀。
濕疹的治療應以“養”“防”為主:養,即以傳統中藥固本培元,化除體內瘀毒,加強人體抵抗能力;防,即為細心查清造成濕疹的過敏來源,調整生活作息,改善生活習慣,避免頑疾反復發作。
辨證治療濕疹的方法
濕熱證:多見于急性濕疹。表現為皮膚發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干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濕,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①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參50克,蛇床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藥液洗患處。
虛實夾雜證: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見于慢性濕疹。該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可選用中醫藥方:
①白術10克,云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②枯礬、爐甘石、苦參、蛇床子、吳茱萸、青黛、蒲公英、土荊皮、蒼術黃柏、五倍子、冰片、皮膚滲透劑、濕康12克外敷。
那么治療濕疹的方法還有哪些呢?
治療慢性濕疹的偏方
慢性濕疹是常見的頑固性皮膚病,中醫認為,風邪、濕邪、熱邪、血虛、蟲淫等為致病的主要原因,屬中醫“頑癬濕毒”范疇,病程纏綿,易反復發作常年不愈。筆者在臨床上采用如下方劑治療慢性濕疹數十例,收效良好,患者不妨一試。
1、內服方
生地10克,白芍10克,丹參10克,當歸6克,生白術10克,茯苓10克,生苡仁10克,陳皮6克,防風6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外用方
枯礬、皂礬、輕粉、松香、赤石脂各30克。共研成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將藥厚厚的涂于患處,待1小時左右,藥稍干后用紗布包裹,待其干燥結痂自行脫落而愈。
注意,用藥治療期間,患者要保持情緒樂觀,避免精神緊張及過度勞累;忌食辛辣、牛羊肉、魚蝦等食物。
3、藥酒療法
處方:豆薯子(又稱地瓜子、土瓜)10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藥炒黃、研碎,放酒精中浸泡48小時候,濕敷患處。日2次,每次20分鐘。本品有毒,不可內服。
療效:用藥1-3周。
如果濕疹情況嚴重,請及時就醫。
(責任編輯:鄧瑩瑩 )
小兒濕疹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療呢?嬰兒容易出現濕疹,爸爸媽媽應要及時發現并進行有效治療。要提醒大家的是嬰兒濕疹的治療方法雖然很多,但是一點要……詳細>>
濕疹是最常見的皮膚病,雖然高發人群是嬰幼兒,成年人也有可能出現濕疹的癥狀哦。在這里,為大家來介紹一下中醫治療濕疹的9個小偏方,幫你在這個……詳細>>
夏天天氣炎熱,容易滋生很多疾病,諸如中暑、皮炎、腸胃病、空調病,還有心腦血管疾病等。下面小編主要介紹濕疹疾病的相關事項。詳細>>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危害著身心健康。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治療濕疹方法呢?防治濕疹需采用綜合性措施,要設法避免或消除以上外在致病因子……詳細>>
濕氣過重,人體容易受濕邪入侵,其中會出現的一種病癥就是濕疹。針對身體上出現的濕疹,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呢?http://jbk.39.ne……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