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如何防中暑?夏季太過炎熱,中暑也發生的比較普遍。中暑之后,人會特別難受,除了做好防曬,中醫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防中暑呢?
中醫解說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由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其常見的誘因。
中暑常見癥狀包括發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惡心、嘔吐、胸悶、煩躁不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重癥病例有頭痛劇烈、昏厥、昏迷、痙攣等。主要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3種情況。
高溫環境下,人們首先可以出現“先兆中暑”,表現為多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動作不協調等。這時如果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如果上述癥狀加重,則輕癥中暑癥狀,患者的體溫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紅或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快,血壓下降有可能是輕度中暑,需要及時處理,并休息幾個小時。
重度中暑時,大多數患者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頭痛、麻木、眩暈、不安或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肢體不能隨意運動等,皮膚出汗停止、干燥、灼熱而緋紅,體溫常在40℃以上。重癥中暑癥狀,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
如何防中暑
防中暑:泡中藥涼茶當飲料服用,有一定防中暑的作用。可參考以下配方:金銀花8克、白菊花8克、淡竹葉5克、白參10克、藿香4克、豆卷10 克、用1200-1500毫升開水浸泡約1小時,冷后適當飲用,但陽虛之體(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拉稀等)的人應少用或不用。出汗多時,應注意補充水分和 鹽分,一般1000毫升冷開水中加0、9克食鹽飲用。
治中暑:輕、中度中暑,中醫稱為暑濕傷表感冒,以身熱、汗出、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心煩口渴、胸悶脘痞等為主要癥狀。可用清暑祛濕解表 法,藥用香薷5克、扁豆15克、厚樸5克、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鮮荷葉20克、鮮蘆根15克加減煎水服。暑熱偏盛者可加黃連、山梔,濕熱盛者可加豆卷、藿香。此外,服用人丹、藿香正氣水也有一定作用。重度中暑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中醫4大穴位防中暑
1、關沖穴
關沖穴位于手無名指末節尺側,距指甲根角0、1寸處。常按壓揉捏此穴有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的作用。當出現頭暈、頭痛、口渴、惡心、欲嘔等中暑癥狀時,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指腹按揉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壓,要有一定力度,能夠感到發麻脹痛,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然后再按壓另一只手。
2、少沖穴
少沖穴位于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處。取此穴時應讓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勢,因為此穴位于小指指甲下緣、靠無名指橈側的邊緣上。常按揉此穴有生發心氣、清熱熄風、醒神開竅的作用。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左手小指指甲兩側的凹陷處,以垂直方式輕輕揉捏此穴位。值得注意的是,此穴是腦部的反射區,要慢慢地揉捏,不要用蠻力,左右手可互相揉捏。
3、中沖穴
中沖穴位于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常按揉此穴有醒神開竅、清心瀉熱的作用。當出現頭暈、口渴、惡心、心悸等中暑癥狀時,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指腹按揉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壓,要有一定力度,能夠感到發麻脹痛,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然后再按壓另一只手。
4、太沖穴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當第一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常按揉此穴有平肝泄熱、疏肝養血、清利下焦的作用。當出現頭暈、口渴、惡心、心慌、胸悶等中暑癥狀時,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及時按壓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壓,要有一定力度,能夠感到明顯的發麻脹痛,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然后再按壓另一只腳。或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沖穴,3分鐘后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沖穴3分鐘,反復做2~3次,共10~15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凝血功能障礙者慎用;孕婦禁用。因此,不想遭受中暑困擾,就要提早防范。中醫穴位防中暑有很好的效果,中醫4大穴位防中暑,再熱也不怕。
中醫防中暑的小偏方
防中暑偏方1、五味子用酒浸泡3天,每次食5粒,每日2~3次。本方用于預防中暑。
防中暑偏方2、生姜汁、韭菜汁各25毫升,大蒜汁15毫升,灌服。本方用于中暑神昏者。
防中暑偏方3、藿香葉、香薷葉各10克,薄荷葉5克,蒼術10克,姜半夏10克,白芷10克。水煎,日一劑。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本方具有清熱解暑、健脾醒腦之功效。
防中暑偏方4、滑石30克,甘草10克,冰片1克,木香、降香、厚樸(姜制)各15克。將上藥共研細末,混勻。每日3次,每次6克。開水送服。本方用于中暑發熱、胸悶不適者。
防中暑偏方5、干姜15克,陳皮10克,甘草 6 克、皂莢0、5克。水煎去渣,加入冰片0、5克溶化后,徐徐灌服。本方適用于中暑昏倒患者。
防中暑偏方6、綠豆60克,烏梅、五味子各50克,白糖適量。水煎去渣代茶飲。本方具有清涼解暑、生津止渴之功。
防中暑偏方7、藿香、薄荷、蘇葉各50克,甘草30克,菊花15克,桔梗15克,枳殼20克。將上藥混勻研細末,制成水丸,分早、中、晚各服6克。本方適用于中暑引起的頭暈、嘔吐、胃不舒等癥狀。
防中暑偏方8、半夏10克,竹茹10克,藿香、佩蘭各10克,砂仁6克。沸水沖泡,代茶飲。本方主治暑熱嘔吐。
防中暑,試試看上面的方法,還有盡量避免在日光熾熱時出門,減少中暑概率。
(責任編輯:鄧瑩瑩 )
在夏天,如果戶外活動時間長就會容易引起中暑的癥狀。夏天中暑是不分人群的,每個人都有可能出現中暑的現象。所以,防治中暑是很有必要的。下面,……詳細>>
隨著天氣熱起來,很多人都開始做好防中暑的準備了。我國中醫對防中暑有自己的方法,很多中成藥可以幫你有效防中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了解哪些中……詳細>>
夏天中暑要吃什么藥好呢?盛夏的季節里,稍不留心就會出現中暑的癥狀,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的進行緩解,避免出現其他癥狀。在這里,要為大家介紹……詳細>>
夏季炎熱最容易出現的疾病就是中暑,其實雖然現在剛剛入夏,但是很多人已經感覺到夏季的炎熱。出去游玩的人也不少,此時如果不注意高溫很容易因為……詳細>>
長時間待在高溫和高濕的環境下,體溫調節和水鹽代謝易發生紊亂,影響了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對于體質虛弱的人群來說容易出現感冒和中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