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針灸有活血鎮痛的效果,但是針灸為何可以通過刺激穴位,起到鎮痛的效果呢?這些你知道嗎?今天就跟著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從中醫上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針灸能夠促進經脈暢通,陰陽平衡。有些痛是因“熱”而痛,針灸能消炎止痛;有些痛是因“瘀”而痛,針灸能改善血液循環;還有些不明原因的疼痛,如神經痛、焦慮性疼痛,針灸有安神靜氣的作用。
針灸是國人養生保健的傳統方法。在疼痛領域,針灸對偏頭痛、肩周痛、頸椎痛、腰痛、痛經、關節炎疼痛、風濕性疼痛等,都有不錯的療效。除了止痛外,針灸還在不孕癥、男科病、減肥等方面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不過,不建議自行在家扎針治療,艾灸、拔罐等可以嘗試,但針灸還是應由專業醫生完成。
針灸如何通過穴位鎮痛
經絡表面有360個針刺點,又叫穴位,這些點可以平衡和儲存流動的氣。氣指一種在經脈中運動的看不見的能量或者電磁能。針灸可以調整氣的運行,通過經脈管理身體的各個系統,如神經、免疫、循環系、肌肉等等。針灸可以影響氣在管道和器官中的運動,從而調節氣、血、津液、神經、免疫、臟腑功能等等。
傳統中醫認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臟腑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或淤滯不行,或產生逆亂,或氣機升降失常等氣血運行障礙的病理改變,引起疼痛癥狀,即“不通則痛”的病機。針灸治療通過對穴位的刺激和溫煦起到疏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改善了病變部位的氣血運行狀態,從而改善了病痛處營養狀態,恢復其正常的生理活動,即經絡通暢,臟腑恢復相對陰陽平衡。
現代研究認為:中樞神經系統除了有痛覺中樞外,在中樞各級水平還有“痛覺調制系統”,可抑制痛覺向中樞傳遞。針刺信號進入中樞系統后,激發了從脊髓、腦干到大腦各個層次許多神經元的活動,激活了機體自身的鎮痛系統,使鎮痛物質如5-羥色胺、乙酰膽堿、內源性阿片樣物質等分泌增加,從而產生明顯的鎮痛效應。
近年來通過多學科的通力協作,對針灸治病原理、經絡實質、針刺手法等進行深入的研究,證實針灸對機體各系統功能具有調整作用,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針灸鎮痛原理已深入到神經細胞、電生理學和神經遞質如腦腓肽等分子水平。西方科學家在研究針灸鎮痛的實驗中,認為針灸可以激發在身體的自然止痛物質釋放,從而緩解疼痛。針灸止痛的效果有一個遲緩發作效應,它們緩慢增加,甚至當取針后,才會感到它的止痛效果。治療幾次后效果會更明顯。這種效果在停止針灸治療一段時間后會消失。此外針灸還有抗炎、止痛、解痙、抗休克和抗麻痹的作用。
除了鎮痛效果,針灸還有其他幾個作用。
針灸具有的治療作用還包括:
(1)調整作用
針灸治病,就是根據病證的屬性來調節機體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平衡狀態,如針刺有促進腸運動功能正常的作用,即腸運動功能減低者,促使其增強運動;而運動功能亢進者,則促使其緩解。
(2)增強免疫作用
針刺療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針刺療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而針灸對增強免疫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能使網狀內皮系統功能活動增強,對機體內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體的增加均有明顯作用,臨床上用于抗感染、抗過敏、抗癌等。
(3)活血作用
針灸治病是通過對穴位選行針刺和艾灸,“通其經脈,調其氣血”,從而能活血化瘀。
(4)修復組織作用
針灸具有修復組織的作用己被大量臨床所證實,如:針刺面部的穴位治療面神經麻痹,針刺頸臂部穴位治療臂叢神經麻痹,針刺上肢穴位治療正中神經麻痹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針灸治療時病人要如何配合
從醫生的角度講,傳統正宗的中醫針灸必須講究陰陽平衡、循經取穴、提插捻轉等方法,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個體化針灸療法。作為患者,最關鍵的是心境平和放松,不要過于緊張。扎針前一晚要休息好,這有助于提升經氣,增進療效。忌飲食辛辣、飲酒等。如有特殊情況,如女性經期、孕期等,應及時與大夫溝通。
通過上文講述,您對中醫針灸鎮痛有了解了嗎?
(責任編輯:鄧瑩瑩 )
鉤吻可以有效減輕癌癥等病患的疼痛——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博士張敬楊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詳細>>
針灸的作用有哪些?針灸是我國傳統的醫療技術,它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防身健體。接下來,不如就來一起了解了解暈灸的癥狀和針灸的作用都是什么吧……詳細>>
我們中國的中醫可謂是博大精深,而針灸可以算作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但現在很多人都不是太相信針灸,其實主要還是因為不了解針灸導致的,為了幫助大……詳細>>
中醫針灸是中醫針對各種情況進行治療的常見手段,通常是在醫院的康復科會使用中醫針灸的方法進行治療。但其實中醫針灸也可以作為一種主要的治療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