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慢性咽炎患者就診時,常常主訴咽部不適,咽癢咳嗽,咽部如有物阻,吐之不出,吞之不下,還不時發(fā)出“吭喀”的聲音。這就是中醫(yī)稱之為“慢喉痹”的病證。本病證多發(fā)生于中年人,病程綿長,癥狀較多,反復發(fā)作,不易治愈。中醫(yī)認為咽喉為肺胃之門戶,如有肺胃蘊熱,火熱上炎,熏蒸咽喉;或因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煎灼津液,均可致咽部慢性充血,粘膜干燥,咽喉失養(yǎng)而發(fā)病。下面談談中醫(yī)是如何治療慢性咽炎的。
咽喉炎病因中醫(yī)理論分析:
根據中醫(yī)理論,咽為胃之關,喉為肺之門,外感之邪入肺易傷喉,飲食不當入胃易損于咽,咽喉為邪毒好浸久留之地。咽喉炎病因臨床有內、外之分,外因多為感受風寒之邪,郁久化熱或風熱之邪,《溫病條辨》曰"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咽喉居上,首當其沖感受溫邪;內因多為素體陰虛,又嗜食辛辣煎炒,痰熱蘊結,上灼咽喉或日久耗傷肺腎之陰,導致虛火上炎,灼傷津液成痰,痰熱循經上擾咽喉,清道失利所致,正如《醫(yī)宗金鑒》論喉痹的病理所說:"由腎陰久虧,相火上炎,消爍肺金,清肅之令不行"。
慢性咽炎的典型癥狀為:
咽部有異物感,作癢微痛,干燥灼熱等;常有粘稠分泌物附于咽后壁不易清除,夜間尤甚,“吭吭”作聲,意欲清除而后快。分泌物可引起刺激性咳嗽,甚或惡心、嘔吐。檢查若見咽部粘膜彌漫性充血,色暗紅,并附有少量粘稠分泌物,為慢性單純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的癥狀可見粘膜增厚,彌漫充血,或腭弓和軟腭邊緣增厚,咽后壁有多數顆粒狀突起的淋巴濾泡。
慢性咽炎診斷:
主要依據咽部不適,咽部稠厚分泌物的刺激,引起劇烈咳嗽,且易惡心。咽部檢查黏膜呈水腫樣腫脹。斑點狀或片狀慢性充血,有時可見小靜脈曲張。咽后壁上常附有薄層黏液或含氣泡的黏液塊。懸雍垂可增粗,如蚯蚓狀下垂,與舌根接觸。
慢性咽炎辨證施治:
(1)肺胃蘊熱
臨床證候:口干舌燥,咽喉不利,干咳痰少而黃,咽部粘膜紅赤,小便黃,大便干,舌紅苔黃,脈數或實。
治法:清肺胃熱,除痰利咽。
方劑:清肺散合清胃散加減
處方:連翹10g、川芎10g、白芷10g、黃連10g、元參10g、胖大海10g、桑白皮10g、黃芩10g、山梔10g、貝母10g、射干5g、甘草6g。
(2)肝郁痰火
臨床證候:咽燥微痛,咽部異物感明顯,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情志不暢時尤甚,急躁易怒,胸脅悶脹,咽后壁濾泡增生,大便不調,舌紅或淡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疏肝清熱,化痰利咽。
方劑:丹梔逍遙散加減。
處方:丹皮10g、梔子10g、柴胡10g、郁金10g、茯苓12g、薄荷6g、當歸10g、生白芍10g、蘇梗10g、木蝴蝶6g、浙貝母10 g、甘草6g。
(3)肺腎陰虛
臨床證候:咽部干燥,灼熱疼痛,午后較重,或咽部不利,干咳痰少而稠,咽部粘膜暗紅,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補肺腎,清熱利咽。
方劑:肺陰虛為主者,養(yǎng)陰清肺湯加減;腎陰虛為主者,六味地黃丸加減。
處方:肺陰虛為主者,玄參10g、白芍10g、麥冬10g、生地黃15g、薄荷6g、貝母15g、牡丹皮10g、桔梗10g、合歡花15 g、馬勃10 g、生甘草6g。腎陰虛為主者,山茱萸10g、山藥10g、澤瀉10g、牡丹皮10g、茯苓10g、熟地黃10g、生地黃10g、玉竹10g、山豆根5g、射干5 g,生甘草6g。
(責任編輯:鄧瑩瑩 )
慢性咽炎也是我們比較常聽的一種疾病,那么慢性咽炎應該如何防治呢?中醫(yī)有什么妙方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詳細>>
慢性咽炎的癥狀主要表現是“咽喉不舒服”。怎么不舒服,有時也很難說清楚、說明白、說準確。其癥狀表現因人而異,不同的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癥狀。詳細>>
慢性咽炎現在困擾著很多人,吃了很多藥也不能完全除根,該怎么辦呢?中醫(yī)外治有三招,可幫助除慢性咽炎,治療效果更佳。下文將一一介紹。詳細>>
中醫(yī)方面認為,慢性咽炎也被稱之為喉痹,主要的癥狀則是表現為咽喉部位出現不舒服,例如干燥、發(fā)癢以及灼熱和有異物感的情況。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詳細>>
慢性咽炎中醫(yī)稱之為“喉痹”。主要臨床表現為咽部不適感,如干燥、發(fā)癢、灼熱、微痛及異物感,一般無疼痛,全身癥狀不明顯,查咽部呈暗紅色,有顆……詳細>>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科
擅長:從事耳鼻咽喉科工作20余年,對耳鼻咽喉部常見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專攻各種耳聾、耳鳴、眩暈、面癱、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