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醫認為,感冒是分類型的,癥狀不同,治療方法不一樣,同樣,退熱方法也不一樣。下面我們看看中醫有哪些治療感冒的方法?
中醫有哪些治療感冒方法
辛溫解表退熱 此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汗退熱,即服用辛溫的藥物達到退熱的目的。這種退熱法適用于那些外感風寒的患者,外感風寒其實包括很多不同的癥狀,這里以兩類常見癥狀來說明,一類如頭痛、怕風、怕冷、發熱、咽喉腫痛、干嘔、不時出汗。一類如頭痛、身痛、多喘、怕冷、發熱,但不出汗等。針對第一類癥狀常用的退熱法是桂枝湯(方含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根據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對藥物進行加減。其服用方法也有講究,喝過湯藥后停一會兒,多喝熱稀粥,用谷類的力量滋養脾胃、加強藥力,不僅容易出汗,而且不易反復。同時,要禁食生冷黏膩、酒肉等。后一類常用的退熱法是麻黃湯(方含麻黃、桂枝、杏仁、甘草),此藥的發汗力量較大。
辛涼解表退熱 適用于外感風熱的的患者,主要癥狀包括發熱、有汗、頭痛、口渴、咽喉腫痛、咳嗽、不怕冷、怕熱等,常用辛涼解表藥,如薄荷、牛蒡子、桑葉、菊花等,代表方如桑菊飲、銀翹散等,需根據不同的癥狀選用。它是在病初起時用辛涼發散藥使熱外透,從而達到退熱作用。
瀉下退熱 顧名思義,患者大便不通、腹脹胃滿、腹痛、按之發硬,實熱積滯在內。這時需要用通腑瀉下的藥物將積滯由大便排到體外,來達到退熱的目的。一些消化不良的幼兒也常容易因食積感冒,癥狀有便秘、手足心熱、口臭有異味等,常以消食導滯為主,食積解了,熱自然就退了。
寒涼藥退熱 還有一種高熱不退、昏迷亂語、身上有出血斑點的發熱,說明熱邪侵犯人體已到較為嚴重的程度。這時宜采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退熱方法,代表方劑是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針灸退熱 在患者高熱不退時可采用針刺曲池、大椎兩個穴位,然后用罐拔出血,從而達到退熱目的。也可在曲池穴注射退熱針劑,多用于實熱證。
和解退熱法 還有一種感寒發熱的類型,也就是發熱、怕冷在患者身上同時發作,高熱不退,中醫認為它的病因多為半表半里。這時既不可發汗,也不可瀉下,而要采要用調和的方法解除熱邪,同時調和肝脾與腸胃,因此稱為和解退熱法。代表方劑是小柴胡湯。
預防感冒的10小方法
每天用兩手食指按按上星穴,然后按風府穴,達到酸麻感為宜。
每天兩手伸開,以掌相搓30 次,并向迎香穴按摩十次。
每天晨起后,到室外散步或做體操,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早晨起床后,開窗通風。
每大早晨起床后,用冷水冼臉,晚上用熱水洗腳。
每天早晨淡鹽水漱口一次,可消滅口腔里的病菌。
集中精力,身體端正,兩手與肩同寬,兩臂伸直,做深呼吸10次,切忌憋氣。
視氣溫增減衣物,出汗時不要馬上脫衣捂帽,避免傷風受涼。
每日早晨和晚上,可用食醋在房內各熏蒸一次,每次不少于15分鐘。
晚上用紅糖30克,鮮姜末3克,開水沖泡后飲用,睡前飲綠茶亦可,失眠者忌用。
(責任編輯:鄧瑩瑩 )
傷風感冒臨床以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聲嘶等為基本特征。其治療方針是應該迅速減輕病情、縮短病程、預防合并癥。蜂產品及其……詳細>>
感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一般多發生在秋冬季節。當身體免疫力下降后,最容易出現感冒,進而導致個人出現不良的癥狀,可以通過中醫方法進行治療……詳細>>
春季怎樣預防感冒?入春時節季節交替,氣溫不穩定,最容易發生感冒等呼吸疾病。該如何預防春季感冒,看看中醫有什么好方法嗎?詳細>>
在中醫方面將夏季感冒稱之為暑濕感冒,這主要就是和冬天所發生的感冒進行區分開來。冬天感冒大部分是由于受到了風寒的入侵,而夏季感冒則主要是由……詳細>>
暑熱感冒是因久旱酷熱而生,屬于純粹的陽熱證候。此類感冒的重要特征是熱象突出,是四季感冒中癥狀較重的一種類型。發生于夏季最炎熱的七、八月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