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應該怎樣辨別中藥真假呢?現如今,很多藥物都難免會有劣質的,所以我們應該要學會如何辨別藥物的真假。而有很多中藥在入水后就可以分辨出真假,今天就來教教大家怎樣辨別中藥的真假吧。
中藥入水能辨真假
胖大海:投入熱水中膨大成海綿狀,可達原體積的8倍。偽品圓粒蘋婆的種子入水膨脹較慢,僅達原體積的2倍。
紅花:用水浸泡后,水變成金黃色,花不褪色。
蘇木:碎片入熱水中,水染成紅色。而偽品系木材經染色而成,浸入熱水中水呈淺黃色、黃色、橙黃色。
銀柴胡:正品水浸液無泡沫反應。而偽品山銀柴胡水浸液有較強的泡沫反應。
牛黃:投入清水中,可吸水變潮濕但不變形,不溶解,不脫色,不渾濁。加少許清水調和,涂于指甲上,能將指甲染黃,俗稱“掛甲”。偽品多用黃連、大黃、姜黃、雞蛋黃等粉末或馬鈴薯加植物色素偽造,入水則迅速溶解、破碎、渾濁。
蟾酥:正品表面或斷面沾水迅速泛出乳白色液狀物并隆起。摻偽者沾水也泛出乳白色液狀物,但液狀物泛出慢而且不隆起。
阿膠:取阿膠放沸水中溶解,溶液呈棕紅色,較澄明,下層無沉淀,清而不濁。偽品雜皮膠水溶呈棕褐色,下沉大片膠絲結片及黑渣。代用品新阿膠水溶液呈棕褐色,下層有黑渣及絮狀物常常有沉淀,渾濁不透明,表面有脂肪油。
除此之外,再來介紹一下關于中藥的其他常識吧。
中藥常見的藥引子
紅糖:甘、溫,能補中、祛瘀。治療產婦惡露不暢、少腹冷痛病證時,常取紅糖20~30克為引。
食醋: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斂固澀之效。治療婦女帶下、血熱崩漏、蛔蟲腹痛病證時,常取食醋一湯匙作藥引。
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腸經,能滋養、潤燥、解毒。治療肺虛燥熱、腸燥便秘病證時,常用蜂蜜1~2湯匙為引。
蔥白:辛、溫,入肺、胃經,有散寒通陽、解毒散結之效。治療感冒風寒、小便寒閉不通時,常用蔥白5~7根為引。
燈心草:甘、淡、微寒,入心、小腸經,能清心除煩、利尿通淋。治療心火盛、小便短赤時,宜用燈心草一小把為引。
食鹽:咸、寒,入腎、胃、大腸經,有清水、解毒之效。治療腎陰虧虛的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宜用淡鹽水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腎。
生姜:辛、微溫,入肺、脾經,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咳、溫肺止咳之效。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時,常用生姜3~5片為引,以增強療效。
粳米:甘、平,入胃經,有益氣健胃之效。治療火熱病證需用大劑量苦寒藥物時,為防苦寒敗胃,常取粳米一小撮為引,以顧護胃氣。如清暑解熱的白虎湯。
大棗:甘、溫,歸脾、胃經,能益氣補中、養血安神、調和藥性。使用峻烈藥物(如甘遂、芫花、大戟、葶藶)時,常取大棗10~15枚緩和藥性,以防止中毒。
服用中藥的注意事項
不能用于急救“獨參湯”、“參附湯”、“四逆湯”等都是古人用于搶救危重病人的良方。現在已根據古方制成療效更好、更迅速的中藥制劑。所以,只要用之得當,中藥也可以治療急性病。
可以長期應用許多中藥,特別是礦石類中藥容易產生蓄積中毒等不良反應,如長期服用龍膽瀉肝丸可致腎損傷等。因此,需要長期服用中藥者,一定要在中醫的指導下進行。
任意加大劑量有的中成藥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服用時有嚴格的劑量限制,即使是不含毒性成分的藥品,也不可隨意過量服用。如更衣丸,其主要成分是蘆薈和朱砂,其中朱砂為礦物類藥物,適量服用可鎮靜促眠,過量服用則適得其反。
不需對癥選藥中醫講辨證論治,即對癥下藥。如蛇膽川貝液偏寒,風寒咳嗽者不宜;消咳喘則偏熱,黃痰帶血者不宜。
煮沸或用沸水沖服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中成藥均應以溫開水吞服。沸水沖服或是煮沸后服用不但不利于藥效的發揮,而且部分揮發性藥物成分也會因此喪失。另外,滋補品所含的糖酵素和不少營養素很容易在高溫下分解變質。
想要正確服用中藥,就要先辨真假哦。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現如今,市面上的中藥真真假假,尤其是常見的保健中藥,更加是難以分清真假。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在選購保健中藥時盡量避免假中藥呢?與此同……詳細>>
10月24日,中國藥學會2014年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網工作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藥學會理事長桑國衛宣布中藥分子鑒定網絡平臺正式開通,……詳細>>
在服用中藥時我們往往都會聽說過藥引子,藥引子對藥效有著什么樣的作用呢?與此同時,藥引子又是怎樣分類的呢?在這里,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中藥藥……詳細>>
為了可以使中藥發揮作用,在煎煮時會有不一定的講究,要根據各類中藥的特點來選擇最適合的煎煮方法。并且,錯誤的煎煮方法還可以會影響到藥效。詳細>>
如何煎煮中藥呢?要知道,如果中藥煎煮不正確是會影響到藥效的,所以自行在家煎煮中藥就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行。除此之外,名貴中藥的鑒別方法也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