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春季人們易發濕疹,原因有很多,和吃的用的都有關系。患上濕疹要小心處理,有些人覺得買點藥膏抹一抹就可以了,其實不然,亂用激素類的藥膏有害哦。下面就來介紹一些比較安全的中醫治療濕疹的方法。
患者請謹慎使用激素類藥膏
濕疹,屬于比較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皮膚病。其特點為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春天是濕疹的高發期,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在春天都容易患濕疹。很多患者不將濕疹當回事,濕疹一旦發作,部分群眾會自行買藥涂抹解決問題。但盲目用藥存在一定的風險,藥不對癥的話隨時會加重病情。
濕疹發作時,外涂軟膏等藥物會是大部分患者的止癢首選。但是醫生提醒,這些藥物屬于激素類制劑,用來止癢在原則上沒有錯誤,但部分藥膏屬于弱效型激素,止癢效果較為一般,患者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如果此類外用藥劑使用次數過頻,時間過長,患者皮膚容易產生激素耐受性,導致皮膚對激素的反應減低,即使涂抹再多藥膏也沒有用。特別是面部瘙癢患者,亂用激素則是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這種頑固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因此,患者應謹慎使用激素類藥膏,最好遵醫囑。
中醫如何治療濕疹?
中醫認為濕疹的病因主要與濕邪有關,是由內外因素作用致使風、濕、熱蘊結于皮膚而引發的。內蘊心火、脾濕以及素體稟賦不耐是引發濕疹的內因。濕可蘊熱,發為濕熱之證,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急性濕疹多見濕熱之證,慢性濕疹多為虛實夾雜之證。本病中醫治療效果較好,治療應內服藥和外用藥同用。
濕熱證
多見于急性濕疹。表現為皮膚發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干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濕,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1、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2、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3、苦參50克,蛇床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藥液洗患處。
4、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為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藥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后外敷。
5、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藥液,放冷后洗患處。
6、鮮馬齒莧200克,水煎后取藥液,濕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虛實夾雜證
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見于慢性濕疹。本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可選用:
1、白術10克,云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2、松香、枯礬、雄黃、黃丹各等份,共研細末,過篩,將藥粉用麻油調勻,外敷于患處。
3、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活血養血為主,參考藥方如下:荊芥12克,防風12克,白蘚皮15克,丹參12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金銀花15克,土茯苓18克,薏苡仁24克,白芷9克,雞血藤20克,赤芍10克,白術15克,黨參18克,淮山18克,烏梢蛇15克,水煎服。
濕疹外用藥洗方:敗醬草50g,苦參15g,蛇床子30g,川柏10g,明礬6g,馬尾連10g,加水適量,煮沸20分鐘約剩藥液500~1000ml,即可用之熏洗患處,每日2次。對外陰濕疹效果尤佳。
對于濕疹的飲食,患者可常食用有祛濕或清熱祛濕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湯食用,或飲用青瓜、絲瓜湯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責任編輯:潘瑋璐 )
患上濕疹怎么辦?中醫治療濕疹效果好。春季人們易發濕疹,原因有很多,和吃的用的都有關系。患上濕疹要小心處理,有些人覺得買點藥膏抹一抹就可以……詳細>>
春季濕疹怎么辦?即將進入春季連綿陰雨,濕疹就變成很常見的皮膚疾病。那么,針對每年春季濕疹,中醫有哪些治療方法呢?詳細>>
兒童濕疹問題是常見的皮膚過敏問題,是由于過敏體質導致的。一旦患上了濕疹,便有很多的危害。所以,家長要注意兒童濕疹的預防與治療。下面,小編……詳細>>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危害著身心健康。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治療濕疹方法呢?防治濕疹需采用綜合性措施,要設法避免或消除以上外在致病因子……詳細>>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易復發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好發于頭面、四肢屈側及會陰等部位,常呈泛發或對稱性分布。濕疹是多因性疾病,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