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南方雨水越來越多,人體內的濕氣也會日益加重。中醫指出,體內濕氣過多會威脅到身體的健康。體內濕氣太多不及時排出還會影響到你的皮膚。那么春季如何祛濕呢?下面小編告訴你幾個中醫祛濕方法。
中醫祛濕有妙招
艾灸除濕
和西藥治標不治本不同,中草藥能治疾病之本,除濕的關鍵也在于治本。并不是說少喝水就能減少體內的濕氣嚴重程度。艾葉味苦性辛溫,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濕及養生保健的作用,對春季除濕邪更是有他法所無法替代的良效。
拔罐療法祛濕
我國的一些傳統的中醫療法對于身體的防濕祛濕有很好的療效,比如說現在只是在農村地區或者較偏遠地區才會使用的拔罐療法就對祛濕很有效果。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近幾年來拔罐療法在都市也開始流行起來,可見這一療法確實經得住實踐考驗。
濕氣重可常喝這些湯
1、赤小豆鯽魚湯
食材:鯽魚1條,赤小豆150克,生姜1塊,大蒜2瓣,香菜1根,食鹽、黑胡椒粉、料酒、食用油適量。
做法:赤小豆洗凈,提前一晚浸泡,鯽魚宰殺洗凈后在魚身上抹上少許食鹽和料酒腌漬,生姜切片備用;開小火,平底鍋放少許植物油,撒上鹽和姜片烹香(撒上少許鹽不會粘破魚皮),放入鯽魚煎至兩面金黃,期間加入蒜瓣一同煎香;煎魚的同時,把赤小豆放入砂鍋,大火燒開,把煎好的鯽魚放入燒滾的赤小豆水中,繼續開大火煮沸;轉小火,小火慢煲40分鐘以上(燉煮期間不要翻動鯽魚,魚肉細嫩很容易散碎),撒入黑胡椒粉,最后根據自己的口味撒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盛出,在魚身上放上香菜裝飾即可食用。
功效:有助于排出體內積存的濕邪,預防濕邪帶來的脾胃運化不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癥狀。
2、薏米白胡椒豬肚湯
材料:豬肚1個,腐竹少許,薏米50克,棗干3個,食鹽、生姜、白胡椒、食用油、料酒少許。
做法:將豬肚切條,生姜切片,薏米和紅棗放入水中浸泡一會兒,用刀在紅棗上劃兩刀備用,腐竹切段備用;取鍋放入清水,下入生姜與豬肚,再加入少量料酒,開大火煮3-4分鐘后撈出,將水倒掉;將豬肚、紅棗、薏米、腐竹等一起放入鍋中,下入白胡椒粒,可多放一些,放入足夠的水,淹沒食材后開大火煮沸,轉小火燉煮一小時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薏米健脾利濕暖胃益氣血,搭配豬肚正相宜。
3、三花薏米瘦肉湯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起鍋時下鹽即可。
功效:木棉花有清熱利尿、解毒祛暑和止血的功效,用干木棉煮粥或煲湯還能祛濕。
4、炒扁豆木棉花燉鯽魚湯
材料:炒扁豆、木棉花各15克,陳皮3克(中藥店有售),蜜棗1~2個,鯽魚肉約100克,生姜3片。
做法:藥材稍浸泡;蜜棗去核;鯽魚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一起與生姜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1個半小時便可。
功效:扁豆性味甘溫,能健脾化濕、和中止瀉。尤其炒后的扁豆健脾力更強,與木棉花陳皮燉鯽魚,為春濕時健脾祛濕的養生湯品。
5、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排骨250克,冬瓜500克,薏米適量,食鹽適量。
做法:將排骨、薏米洗凈,冬瓜洗凈后不去皮切成塊狀;將排骨與薏米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燉90分鐘左右后加入冬瓜,再燉10分鐘左右;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將冬瓜與薏米進行搭配,能夠達到清熱祛濕、利水排尿的效果,對于水腫、尿路疾病患者來說具有輔助性治療作用。
6、淮山扁豆雞腳湯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實15克,薏苡仁15克,鮮雞腳200克(約10只),生姜絲少許。
做法:先將雞腳去衣清洗,切掉腳甲。將淮山、扁豆、芡實、薏苡仁、雞腳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內,加水2500ml(約10碗水),武火煲滾后文火煮2小時。煮好后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舒筋活絡。本湯適宜脾虛有濕癥見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者食用。
7、粉葛煲水魚
材料:粉葛1kg左右、水魚500g左右、姜100g、云苓50g、白術50g。
做法:水魚買時讓賣家收拾干凈,回家再滾水略燙,甲的部分也要刷凈。粉葛去皮,斬件,加水和加入云苓、白術、老姜。大火待湯滾后,去除泡沫,收慢火,約煲四小時。
功效:湯味甘香又去濕,及治因風濕而引起的骨痛,又可防高血壓,對酒量過多的人更有解酒和去酒濕功效,是春夏一味相當好的食療湯水。
(責任編輯:潘瑋璐 )
中醫認為,夏季是濕氣最重的季節,此時更要注意養生。如果你的身體經常感到疲勞、發沉,渾身無力,甚至浮腫、貪睡等這些不適時,那很有可能是你的……詳細>>
春季體內濕氣重怎么辦?入春后,陰雨綿綿,很容易濕氣入身,傷害我們的健康。那么,該如何預防入體,又該如何調理體內濕氣呢?看看中醫有什么好辦……詳細>>
春天氣候宜人,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但南方春天容易反潮,居住房間比較潮濕,當濕氣太大時會對身體帶來損傷,導致全身水腫、沒有力氣和疲憊感,可以……詳細>>
春天雨水天氣多,易引起濕氣重。當濕氣重時會導致全身無力、身體肥胖和水腫等,若想要去除體內濕氣需做好生活中的保健。詳細>>
隨著春季的到來,雨水逐漸增多,室內也變得很潮濕,導致人也變得全身乏力和精神不振,而且會有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癥狀,其實在都是濕氣過重所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