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每種中藥材的質地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想發揮其特有的藥效就需要有正確的煎煮方式。這點就是有別于西藥的地方。那么一些常規的中藥的煎煮方式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常見中藥煎煮方式有7種
包煎:適合那些含黏性、小粒種子類、粉末和有細小絨毛的藥物,為防止煎后藥液渾濁及減少對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要用薄布將藥包好,再放入鍋內與其他藥同時煎煮,如旋復花、車前子等。
另煎:對貴重藥材,為減少損耗,應單另久煎,取汁后,再與其他藥材的煎出液合并服用,如人參、鹿茸等。
先煎:介殼類、礦物類藥物,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宜煎出,應先打碎先煎,煎10~30分鐘后再下其他藥,如龍骨、牡蠣等。此外,附子、烏狼毒等毒性藥,宜慢火先煎久煎,可減低毒性。
后下:對含揮發性成分或氣味芳香的藥材,久煎易破壞其有效成分,宜在一般藥物即將煮好時放入,煎4~5分鐘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砂仁等。
烊化:膠質、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用時,應單獨加溫熔化,再加入去渣的藥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使之溶解,如阿膠等。
沖服:藥物研粉與其他藥同煎則粘鍋煮焦,且粘附其他藥,影響藥效,應放入已煎好的藥汁中攪勻后一起服用,如琥珀末等。
煎湯代水:某些藥物,應在煎好后去掉藥渣,再用液體煎其余藥物,發揮輔助作用。例如玉米須,具有利尿、降血糖的作用;還有灶心土,由于吸收了柴草的藥效,可以使藥性變得溫和,具有溫中止血的作用。
五類中藥不宜煎煮
上面我們介紹了中藥常見的煎煮方式,但是不是所有的中藥都要煎煮好才能喝,有些中藥煎煮后會損害藥效,降低藥用價值,下面我們來看看不適合煎煮的5類中藥。
1、貴重藥
如參三七、鹿茸、紫河車、蛤蚧、冬蟲夏草等,主要含皂甙、蛋白質、脂肪、激素等有效成分,由于皂甙化學結構比較復雜,蛋白質性不穩定等因素,煎煮會發生復雜的化學變化而影響療效,為保存其有效成分,又不浪費藥物,所以應該研末沖服。
2、消食藥
如谷芽,麥芽,雞內金等,主要有效成分是其中所含的活性物質,如谷芽中的淀粉酶,轉化糖酶,蛋白質分解酶等,這些物質均不耐高溫,若煎煮則酶的活性降低而影響療效。如谷芽煎劑的效力僅為其干粉的5%,麥芽煎劑的消化淀粉效力約等于干粉的1/3,雞內金中的胃激素,能促進胃腺分泌,但易受高熱破壞,所以上述藥物用生品或微炒后研末沖服為佳。
3、芳香藥
如麝香、冰片、樟腦、蘇合香、安息香等,均含有在常溫下都易揮發的有效成分,根本不能煎煮,否則藥效幾乎全失,故不宜入煎劑,宜入丸散或外用。
4、膠糖類藥
如阿膠、龜板膠等,由于這類藥物大多是高分子物質,溶化水中后粘稠性較強,若與其它藥物共煎,易粘鍋燒焦,應將其它藥先煎好去渣取湯,然后加入上述藥物趁熱攪拌,使其完全融化后服用。
5 、驅蟲藥
如雷丸,其驅蟲主要的有效成分當加熱至70℃,便失去活性,因而用雷丸驅蟲時必須研末沖服,否則就無驅蟲效果。
(責任編輯:潘瑋璐 )
湯藥是中國古代治療疾病最廣泛的方法,流傳至今依然可以治病防病,并且效果也非常的好,但是我們煎煮中藥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么煎煮,下面……詳細>>
中藥煎煮是否正確關系藥效的發揮。中藥煎煮過程中有很多事項需要特別注意,比如器具的選擇、火候的掌握等等。下面我們具體來看下:詳細>>
年輕一些的朋友對煎中藥肯定不是特別了解,可能大家覺得中藥難喝,干脆煎得久一點,這樣藥水也“濃縮”成精華了,但是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下面……詳細>>
煎煮中藥需要講究的方面有很多,無論是水溫還是火候都有講究。除此之外,還要提醒大家的是有5種中藥材是不宜煎煮時間過久的,否則就會影響到藥效……詳細>>
在家自行煎煮中藥時會有人擔心中藥不干凈,煎煮前想用水清洗一下,這樣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在煎煮中藥前可以用開水泡,但是不能用水清洗哦。下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