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寶寶發燒不僅讓家長們燒心,而且寶寶自己也遭受著疾病折磨。面對這種情況,除了吃藥之外,中醫有哪些退燒以及護理的方法呢?
寶寶發燒有三宜兩忌
宜保持家居空氣流通。眾所周知,散熱,主要是通過對流、傳導和蒸發三種機制,故空氣的流通,有利于散熱降溫。
宜多飲水,飲水可補充因發熱而蒸發的水分。飲水后出汗,水分的蒸發,可幫助退熱。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熱量由尿液帶出,加速退熱。若出汗較多,應及時擦干,以防感冒。
宜選用適當的退熱措施。物理降溫,是利用物理學散熱的對流、傳導、蒸發等原理的退熱方法,安全、簡便而可靠,是首選的退熱措施。譬如打開門窗,或利用風扇加速空氣流通,是利用對流原理的一種方法,所有家庭都可采用。那種發熱時不能開窗,不能吹風扇的看法是錯誤的。當然,不能對著病孩吹風扇。根據熱傳導的原理,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頭頸、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退熱方法。冰敷時,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皮膚凍傷。用35~40%的酒精或30℃左右的溫水拭浴,可可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加速水分的蒸發,也是一種相當簡便的退熱方法。酒精拭浴時,要注意不要拭浴頭面及胸前。當物理降溫方法的療效不佳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
忌濫用退熱藥。退熱藥多有副作用,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細胞減低、出血、溶血等嚴重反應,多用無益。
忌退熱過快。退熱過快、過猛,可致小兒體液大量丟失,引起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熱應溫和,不宜操之過急。
放血退燒方法
對于38.5℃以上的高燒,尤其是高燒驚厥的孩子,可以試試末梢放血的治療方法。
主要是給郁閉在身體內的,游離于經絡之外的陽氣一個出路,你會發現高燒不退的孩子基本上無論吃了幾次西藥退燒藥,身上沒有汗,干燒。但是如果在末梢能放一點血,孩子經過疼痛的刺激能發出汗來,陽氣得以從汗毛孔釋放出來,燒就能逐步降下來了。當然,治療方法要跟時間緊密相連的,不同時間的放血的部位也不相同。但是如果實在是高燒不退的緊急情況,最簡單的是十個手指末端(中醫講叫十宣穴)都少量放出一點血來,燒也能逐步退了。
放血的方法也很有講究,首先,家長要準備一只醫院那種采血針,不能用我們平時測血糖那種彈式針,因為這種針扎下去根本不會覺得疼,而我們要的就是讓他疼一下;然后,給孩子十個手指都扎破;最后,從手掌勞宮穴,順手手指捋,一直捋到指端末梢,把血擠出來。
穴位退燒方法
1、十宣穴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個。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民間廣泛應用于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出血3到5滴為宜。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針點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3、曲池、合谷、外關穴
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為曲池。合谷俗稱“虎口”,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曲池與合谷均屬于手陽明大腸經,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外關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兩橫指。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解表退熱的要穴。
用毫針刺這3個穴,能降體溫。也可按摩這3個穴,同時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向上推向肘部約300次。
半夜突發高燒退燒小偏方
1、生姜一小塊(約10克),搗成糊狀,敷在手腕處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貼在高骨處,用醫用紗布裹住后,貼上膠布固定,一般40分鐘左右就可以退燒。
2、薄荷15克,水500毫升,燒煮5—8分鐘即可,待水溫涼后,用紗布蘸取反復擦洗腋窩、前額,大腿根,直到孩子燒退為止。
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寶寶發燒千萬不要亂用藥,在醫囑下給寶寶進行護理和治療。
(責任編輯:潘瑋璐 )
寶寶發燒不僅讓家長們燒心,而且寶寶自己也遭受著疾病折磨。面對這種情況,除了吃藥之外,中醫有哪些退燒以及護理的方法呢?http://zyk……詳細>>
發燒是兒科疾病中常見的癥狀,即體溫異常升高超出正常范圍 ( 正常體溫一般在36~37℃)??煞譃榈蜔幔?7.5~38℃)、中度發燒(38……詳細>>
體溫低于38℃屬于低熱,體溫在38℃~39℃之間屬于中度發熱,體溫在39℃~41℃之間屬于高熱。那么當孩子發燒的時候,我們要如何給孩子物……詳細>>
春季氣候變化大,也是寶寶最容易發燒的季節。一般來說,我們認為體溫低于38℃屬于低熱,體溫在38℃~39℃之間屬于中度發熱,體溫在39℃~……詳細>>
體溫低于38℃屬于低熱,體溫在38℃~39℃之間屬于中度發熱,體溫在39℃~41℃之間屬于高熱。那么當孩子發燒的時候,我們要如何給孩子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