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我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這一到炎熱的夏季,好像愛打盹就和我們形影不離,導致人的精神頭也不足,狀態也不好。該如何控制夏打盹呢,不妨看看中醫的方法。
夏季為何會經常打盹兒
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這句話是說人們在夏季容易打盹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站在中醫的角度,則認為人們會夏季打盹是因為夏季氣溫升高后,人們的皮膚血管和毛孔擴張,血管口徑隨之變大,皮膚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供應大腦的血量就會相對減少,大腦就會自動進行保護性調整,減低興奮性,人們就可因腦組織的自我抑制而產生困感睡意。另一方面,夏天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耗氧量加大,大腦一時無法調節對氧的依賴性,結果是人體機能暫時不能適應環境而感到困乏疲倦。還有一個原因,由于夏季炎熱,溫度過高,使人體大量排汗,而隨汗液可排出大量的鉀元素,又因鉀元素得不到及時補充,從而導致人們夏季倦怠疲乏、精神不振。雖然夏季打盹屬于十分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不斷的打盹會給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學會控制打盹十分必要。
三種人要防打盹
1、老人要防坐打盹
因為老人睡眠時心率變慢、血管擴張、血流緩慢,流入各臟器的血液相對減少,很容易發生腦供血不足。醒來后會感到全身疲勞、頭暈、腿軟、耳鳴。如果老人白天打盹的次數明顯增多,困意頻繁,并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夢鄉”,應警惕腦血管病變的可能,應及早去醫院檢查。預防措施就是,當發現家里老人坐著打盹,應立即將老人緩慢放至平臥位,遠離危險環境和物品,以免發生意外。
2、司機開車防打盹
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避免疲勞駕駛。早睡早起,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避免過多的夜生活,更不要通宵娛樂。開車時不要吸煙。煙霧中含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尼古丁初期對神經有興奮作用,后期起抑制作用,使人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逐漸衰退。一氧化碳會降低紅細胞正常輸氧能力,造成人體因缺氧發生困倦。
長途開車須休息。一般應每行車3至4小時后停車活動一下。有條件的可用冷水洗臉或用涼毛巾放在額頭。出現困倦狀態,莫要再強打精神行車,不要借助咖啡或濃茶提神,咖啡和濃茶只能帶來一時的興奮,但不能使你清醒地觀察路面,作出正確的反應,而且短暫的興奮之后是持續的抑制狀態。
3、學生要防夏打盹
保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飲食合理,三餐要吃好吃飽,不要空腹上課。課間一定要活動,有困意時可用冷水洗臉。
穴位按摩防止夏打盹兒
中醫認為,通過穴位按摩,可提解困提神,還能達到保健養生之功效。
百會穴: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的最高點,是手足三陽經及督脈陽氣交會之處,按摩這里可以提神醒腦、升舉陽氣。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于穴位,緩緩用力,有酸脹感為宜,持續30秒;同時可做輕柔緩和的環形按揉,反復5次。
太陽穴:太陽穴位于眉梢與眼外角連線中點,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按摩此處不僅提神還可緩解頭痛。用雙手拇指或食指分別置于兩側太陽穴,輕柔緩和地環形轉動,持續30秒。此法適用于各種人群,但不可用力過度,感覺酸脹即可。按摩次數可多可少,可視大腦疲勞的程度調整。
風池穴:此養生穴位位于項部,枕骨之下,與風府穴(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相平。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按摩它除可提神外,還能緩解眼睛疲勞,特別對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或長時間伏案的人,效果更好。保持身體正直,兩手拇指分別置于兩側風池穴,頭后仰,拇指環形轉動按揉穴位1分鐘,可感到此處有明顯的酸脹感,反復5次。
(責任編輯:潘瑋璐 )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如今夏天來了,不少人開始出現“夏打盹”現象。“夏打盹”的出現主要是季節造成天氣溫度高,人體……詳細>>
俗話說春困秋乏,隨著秋季的逐漸深入,秋乏也是隨之而來,秋乏對于上班族來說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上班時間困倦不已,大腦迷糊,著會影響到工作的,……詳細>>
我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這一到炎熱的夏季,好像愛打盹就和我們形影不離,導致人的精神頭也不足,狀態也不好。該如何控制夏打盹呢,不妨看看中醫……詳細>>
經絡養生已經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主要是通過按壓或者拍打的方式,來達到養生效果,到了夏季人們精神就會變得萎靡,尤其是午后出現愛打盹的情況,……詳細>>
夏季炎熱又干燥,很多人都說容易上火。拼命吃降火的食物或是藥物,不見得有用。那么,中醫有什么妙招可以應對上火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