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攀升,天熱下逼,地濕上蒸,氣交之中濕熱日盛;加之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相當部分人漸變成“膏粱之軀”,酒肉及各種保健品、營養品、補品不絕于口,濕熱也容易從內而生;內外相合,故目前濕熱病最為多見,也最為難治。
什么是濕熱?濕熱都有哪些表現?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劉興烈曾在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么”答疑平臺上解答過相關問題。一起聽聽專家的介紹。
午后身熱或是濕熱所致
劉興烈表示,濕熱是濕與熱合邪所形成的不同于濕,也不同于熱的復合致病因素,既可以從外感受,也可以由內而生,常以脾胃為中心,病機表現多陰陽交錯,寒熱并見,臨床涉及面廣,可以引起諸多病癥。
而濕熱雖然為病多端,但主要表現有如下癥狀:身熱不揚(測體溫有時很高,或午后身熱,或汗出而發熱不退)、口粘不渴、胸悶脘痞、頭重身困、納呆嘔惡、黃疸、尿黃與大便不爽、舌苔膩、脈多濡數等。他還介紹到涉及到常見西醫命名的疾病有消化性潰瘍、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慢性腹瀉、膽囊炎、膽石癥、前列腺炎、尿路感染、腎炎、痛風、尿路結石、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高脂血癥、宮頸炎、盆腔炎、帶狀皰疹、濕疹、痤瘡、黃褐斑、腫瘤、感冒等等;還有一些功能性疾病、心身疾病、亞健康狀態者。
濕熱體質調理:把握黃金睡眠時間23點——3點
劉興烈強調,濕熱的調理需要針對不同的患者、不同時令、不同水土,結合家庭、社會,擬出個體化一體化并舉的調理方案。例如,對于夏季圍手術期后續治療的結直腸患者,在已做通患者和家屬的思想工作后,扣緊患者具體符合的病機,考慮使用中藥湯劑、中成藥、藏成藥、針灸推拿等。在飲食上還要注意,進行符合個體的飲食調理,少吃煎炸、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利用每天夜間黃金時段23點到3點,是最佳的熟睡時間;切忌熬夜,容易導致消耗元氣,濕熱滋生。此外,濕熱體質的人群情緒會比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故應學會正確對待喜與憂、苦與樂、順與逆,保持穩定的心態。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鄭永儀 )
文章關鍵詞:
胃熱脾濕為中醫所說的濕熱,造成脾胃濕熱的原因有很多,脾胃濕熱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腸胃濕熱癥,那么,腸胃濕熱的癥狀是什么?詳細>>
高溫酷熱后,接連陰雨綿綿,人體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出現舌苔濁膩、渾身無力、食欲下降、脾胃不合、頭身困重、心煩焦躁、口渴惡心等,中醫稱……詳細>>
中醫認為,人體正氣不足是脾胃濕熱的內在原因,脾胃濕熱證的形成,雖然病因病機有多種,但脾胃功能狀態是決定因素。正氣不足,脾胃虛弱,不能正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