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出汗本來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尤其天氣炎熱,很多人更是愛出汗,這時集體會通過汗液的蒸發把體溫降低到正常的水平,雖說出汗有益健康,但是如果汗出得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你常常有出虛汗的癥狀,那么就需要警惕了。
4種異常出汗應警惕
從中醫角度來看,汗是津液的代謝產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過多會耗氣,傷及津液而損心血。
頭面部出汗多。老人和產后身體虛弱的女性,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于氣虛。頭頂出汗,宜滋腎清肺,可用麥冬等泡水喝;適當吃一點百合粳米粥,可以潤肺止汗。每當吃飯時,就頭汗淋漓,身體發熱,這種要以瀉胃火為主,并注意不要吃得太過油膩,多吃新鮮蔬菜,清淡飲食。也有人是因為濕氣太重,額頭部位愛出汗,平時要多吃利水排濕的食物,如薏米、山藥、地瓜、冬瓜。
手心腳心出汗多。平時手心容易出汗,腳汗、腋窩汗也出得厲害?!秱骼碚摗分赋?,“多由脾胃濕蒸,旁達四肢手足所致?!边@種出汗一般是脾胃、腸道不適的表現。如果伴有口干、牙齦腫痛,可服用清胃熱的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如果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于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此外,也有一些外用的方法,比如用白礬或者葛根煎湯泡腳,或者用黃芪防風煎湯來洗手,時間久了,也會有所改善。 白天動一動就大汗。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就汗出不止。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飲食上多食用山藥、豆漿、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還可通過動作舒緩、動靜結合的運動增強體質,如太極拳、八段錦等。推薦一款黃芪紅棗湯,黃芪30克,紅棗20枚,豬瘦肉100克,水煎服。適用于氣虛不固之自汗。
半夜出汗多。這種情況多見于50歲左右的中年人和65歲以上的老人。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較多,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盜汗”。這些人常有失眠、手腳心熱、心煩、兩頰潮紅、口咽干燥等特點,多為腎陰虛而肝火旺所致。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并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注意勞逸結合。被褥、鋪板、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晾曬,以保持干燥,并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另外,低血糖、甲亢、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引起多汗,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異常出汗應該如何應對?
除了上述我們所說的異常部位出汗要注意,我們還要注意日常的一些防治。中醫認為,出汗異常應該辯證治療,主要分為下面幾點:
自汗:不因活動、天氣、食物、藥物等因素而自然出汗者,為自汗,多為氣虛表現。可用玉屏風散加味:生黃芪、煅龍骨、煅牡蠣、浮小麥各30克,炒白術、防風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風一吹就打寒戰,則屬陽虛,宜補氣溫陽。藥用桂枝湯加味:生黃芪、浮小麥各30克,桂枝、白芍、當歸身各15克,麻黃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棗7枚,水煎服。
盜汗:睡中出汗,醒后即止者為盜汗,多因陰陽平衡失調、陰虛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所致。宜滋陰降火,藥用當歸六黃湯加減:當歸、生地、熟地各15克,黃柏、知母各10克,生黃芪、鮮蘆根各30克,水煎服。
胸窩出汗:又稱“心汗”,多為心氣衰弱所致,可用生脈散加減:人參、麥冬各10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
手腳多汗:多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若伴有口干舌燥、心煩不安、舌紅少苔等癥狀,屬于虛熱癥,可用增液湯(玄 參30克,麥冬、細生地各24克)加減;若伴有口臭口苦、便秘、尿黃濁、舌苔厚膩等脾胃濕熱癥狀,可用三仁湯(杏仁、飛滑石、提通草、白蔻仁、竹葉、厚 樸、生薏仁、半夏)加黃芩、萊菔子、淡竹葉等。
偏汗: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多屬營衛不調,氣血不和,宜益氣養營,用十全大補湯加減:人參、肉桂、川芎、熟地黃、茯苓、白術、黃芪、當歸、白芍、炙甘草。老人出偏汗可能為中風先兆,應及早防治。
絕汗:多見于病情危重的心衰病人,虛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微弱,時有時無,是陽氣將絕之象,可應急服參附湯:人參、附子(炮)、青黛各15克,水煎服。
(責任編輯:鄭永儀 )
雖然現在已經到了秋季,早晚的氣溫變得涼爽,但是中午時分氣溫依舊爆熱。特別是在做過一些劇烈運動以后,很多人都是大汗淋漓。汗主要是由汗腺產生……詳細>>
出汗本來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尤其天氣炎熱,很多人更是愛出汗,這時集體會通過汗液的蒸發把體溫降低到正常的水平,雖說出汗有益健康,但是如……詳細>>
炎熱夏季流汗屬于正常的現象,但是靜坐的狀態下身體不停的出汗,手腳心一直處于濕漉漉的狀態,那要引起警惕了,有可能是異常問題,提示著某種疾病……詳細>>
汗液在人體中主要起到一個調節氣溫的作用。天氣熱的時候,人體會通過出汗的方式來降低體溫,但是有些人則不同,他們甚至在天氣冷的時候也會出汗,……詳細>>
俗話說汗從哪里來病就從哪里來,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所以一定要警惕出汗的部位,當胸口出汗是代表著脾胃不和,頸部出汗代表著內分泌出現了失調,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