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1、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毒V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的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2、大棗
性溫,味曾,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干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甲養脾的記載。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搪、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脾虛的人禁食以下食物:
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會使肝氣更盛,而肝木又是克脾土的,這樣就會使弱者愈弱。所以平時有消化不良、大便溏稀、說話聲音低微等脾虛癥狀的人要少食。如果患有胃潰瘍、胃酸過多,也不宜吃,否則可能會使癥狀加重。
脾虛的人忌食: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筧萊、茭白、葛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綠豆腐、肢麥等。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脾虛證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多發病,是臨床兒科常見病證,其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精神疲乏但易發脾氣,肢體倦怠,食后腹脹,大便不調(可為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