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濕氣重是很多人都很煩惱的濕氣,那么中醫如何看待濕氣重呢?又是如何應對濕氣重的呢?
什么是濕氣?
濕氣在中醫里邊又被稱作是“陰邪”,一般來說濕氣重是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是指因為外界的因素導致濕氣重,像天氣的寒冷等原因;而內濕一般是因為身體內的內臟出現問題,從而產生濕氣重的癥狀。像脂肪肝、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都是跟體內的濕邪有關。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忽視濕氣重,記得要及時的調理,以免造成更加嚴重的結果。
什么導致濕氣重?
1、飲食不規律
俗話說,“病從口入”,一般體內的一些疾病的發生有大部分都是因為飲食問題造成的,像夏天為了圖一時的涼爽,而吃一些冷飲、喝一些冷啤酒,所說當時是比較舒爽的,但是其實已經給自己造成了一些隱患,寒氣入體,但是沒能及時排出去,就會傷害自己的內臟。所以飲食上一定要足夠的注意,這樣才能避免濕氣重的發生,保證我們的健康。
2、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夏季的時候不宜過度待在空調室里,冬季的時候不宜穿單衣,要注意保暖,“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另外,睡眠也要格外的注意,睡眠是健康的基礎,因為睡眠的時候是我們身體排毒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沒能及時的入睡休息的話,身體內的毒素沒能及時的排出去,就會導致內臟發生問題,造成“內濕”,后患無窮。
3、不經常鍛煉
鍛煉通常能把身體內淤積的水氣通過汗液的形式很好的排除出去,這樣就能很好的避免濕氣重的情況的出現,但是如果是不經常鍛煉的人,飲食上、作息上又是不太規律的人,本身的濕氣就比較重,但是又沒能通過很好的外界的方式排出去,這樣長時間就會造成濕邪入侵,為疾病的發生造成很大的隱患。
四步逼出體內濕氣
要去除體內濕氣,首先應該適當午睡勞逸結合。很多上班族因為工作的原因,幾乎不睡午覺,殊不知,睡好午覺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此時仍然晝長夜短,有的白領經常晚上加班,非加班人群也會吃宵夜、適當娛樂,夜生活延長。因此,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要,需要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其次,可以在背部刮痧散熱祛濕。容易受風的部位通常是人體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區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細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于身體散熱祛濕。具體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作用,從背部沿脊柱從上往下單向地刮,再沿著距離脊柱1.5寸寬的地方從上往下刮,然后再選擇距離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樣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個區域刮5-8下即可。
再者,可以用膳食調理健脾利尿。可以選擇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薏仁是一種營養平衡的谷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
最后,可以少攝食鹽助腎排水。排水還應少吃食鹽,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極易產生水腫。若無明顯排汗過多的情況,應低鹽飲食。特別是中老年人食鹽攝入應少于普通人的攝入量,有腎臟疾病的人群更應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
(責任編輯:鄭永儀 )
濕氣重是很多人常聽的一個詞,那么怎么知道自己身上濕氣重不重呢?如何緩解濕氣重癥狀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詳細>>
身體濕氣重是一種常見的情況,不過如果體內濕氣過多,那么很容易出現困倦、身體沉重以及腸胃不佳、膚色變差的情況。所以說,日常去除身體濕氣是非……詳細>>
雨季即將到來,氣候變得越發潮濕,濕邪進入人體,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長時間待在比較潮濕的環境,或者經常淋雨,外部濕氣就容易進入到人體當中……詳細>>
春季體內濕氣重怎么辦?入春后,陰雨綿綿,很容易濕氣入身,傷害我們的健康。那么,該如何預防入體,又該如何調理體內濕氣呢?看看中醫有什么好辦……詳細>>
很多朋友們都有這樣的一個體會,一到了夏天就感覺渾身沒勁,頭暈乏力,吃什么都沒有胃口,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多人以為這都是到了夏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