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艾灸是我們較為常見的一種中醫療法,那么艾灸有什么作用呢?艾灸又有什么要注意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艾灸有什么養生作用
調和氣血:氣是生命之源,血為物質基礎,氣血充足、氣機條達則人的生命活動正常;反之則發病。艾灸可補氣養血、疏理氣機,且可提升中氣以達養生保健的目的。
溫通經絡: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經絡通暢則利于氣血運行及營養物質的輸布,若病邪侵及經絡導致其閉阻不通則會引發疾病。艾灸借助其溫熱肌膚的作用,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達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之效。
調節陰陽: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就會發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扶正祛邪: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艾灸通過對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體正氣,增強機體防病抗病能力。
艾灸治療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后立即施灸。
6、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7、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于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8、灸后若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過大,可用消毒針從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涂以龍膽紫藥水,并囑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數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對于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均應忌酒、魚腥及刺激性食物,,嚴防感染。若有繼發感染,應及時對癥處理。此外,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灸治時,更應注意。
即便是治療牙疼,有些人也不宜食用艾灸療法。首先,病證凡高熱、大量吐血、中風閉證及肝陽頭痛等癥,一般不適宜用灸療,但并非絕對。另外,孕婦少腹部亦禁灸。對于過飽、過勞、過饑、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療。另外,近年來還發現少數患者對艾葉發生過敏,此類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療或其他穴位刺激法。以上就是艾灸治療牙疼的辦法,有牙疼困擾的朋友不妨一試。
這四種人不適合艾灸
過度勞累、饑餓或精神緊張患者不宜艾灸治療;此外,體質虛弱者不宜艾灸過強。
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或皮膚感染、潰瘍、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區、項區、胸背部等慎灸。
孕婦及小兒囟門未閉合者,不宜艾灸。
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適于灸療的重癥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責任編輯:鄭永儀 )
艾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不僅可以治療疾病,還在養生保健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下:詳細>>
艾灸是簡單易行而切實有效的養生方法之一。很多人在家里也會選擇艾灸方式,但是在艾灸之前,一定要了解注意事項,避免出現問題。詳細>>
無論男女,有狐臭都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那么中醫有什么治療狐臭的方法呢?詳細>>
艾灸,大家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些艾灸的方式,艾灸有助于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同時,利用艾灸,還可以進行養生保健,尤其是……詳細>>
中醫養生方法中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就是艾灸,這種中醫傳統的養生方法至今仍然適用。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聊聊艾灸保健原理以及在家艾灸的注意事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