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膽結石顧名思義即長在膽道系統內的結石,它硬如石頭,結石反復刺激可引起炎癥及膽道梗阻,從而出現腹痛、發燒、黃疸等癥狀,屬于消化系統的一種常見疾病,在成年人中發病率約為8%-10%,也就是大概每十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罹患本病。
為什么膽結石的發病率這么高?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腹部外科主任黃有星指出,膽結石的發病率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不可分,其中不吃早餐就是膽結石比較重要的誘因。膽囊正常規律收縮與規律進食以及進食物的類型有很大關系,有相關文獻報道,不吃早餐的人群,特別是年輕人群當中,患膽結石的比例會明顯增加。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肝臟會不斷分泌膽汁,大概每天可分泌800-1200毫升,當進入睡眠狀態、沒有進食食物,膽囊會處于充盈的狀態,里面有許多濃縮的膽汁,若是不適當排掉,膽汁過于濃縮,就容易形成結晶,也就是形成結石的核心,日積月累結石不斷增大,就會危害到人體健康。按時吃早餐,膽囊會進行收縮將膽汁排出,因此,無論再忙也要記得吃早餐。
哪些人群更容易被膽結石“盯”上?
疾病的形成機制往往是比較復雜的,膽結石的發病率高,也與諸多因素影響有關。據黃有星主任介紹,容易長膽結石的人群有一定的特征。
1、 年齡,年齡是膽結石不可抗的誘因,當超過一定年紀,膽結石的發病率就會上升,通常40歲以后是發病的高峰期;
2、 性別,根據現有數據,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與內分泌的代謝有關,女性多次妊娠、雌孕激素的營養代謝,都會影響膽汁的成分,誘發膽結石;
3、 肥胖,肥胖的人飲食往往都是高油高熱量的,當飲食中的油脂或膽固醇過高,就容易使膽汁的膽固醇含量多高,增加膽汁的粘稠度,從而容易形成結石;
4、 情志因素,若是長期處于郁郁寡歡、唉聲嘆氣的狀態,中醫學上稱為“肝氣不舒”,肝失疏泄后,則易造成膽結石出現;
5、 飲食,不規律進食、過量攝入高膽固醇飲食,如燒烤、動物內臟、蛋黃、蟹黃等。
厭食、消化不良、腹瀉別以為只是胃病,很有可能是膽結石在作怪!
“在臨床上,約有60%的膽結石患者是沒有癥狀的,大部分都是在體檢時做B超檢查發現的。” 黃有星主任表示,癥狀的有或無與膽結石生長的位置密切相關,若是堵住膽囊管或是長在一些重要的部位,才會產生相應的癥狀。此外,膽結石長期刺激膽囊壁,會引起慢性的膽囊炎,膽囊壁慢慢增厚并伴有炎癥反應,它的癥狀不像消化道穿孔那樣位置明確,多表現為上腹部不適,伴隨厭食、消化不良、腹瀉、大便不良等癥狀,所以在早期可能會被誤認為是胃病。
如果結石生長的位置剛好在膽汁排出的收縮部位,導致膽囊內的膽汁無法排出,此時會產生劇烈的膽絞痛,這種疼痛是令人刻骨銘心的,是較為嚴重的一種膽囊炎的表現。還有一種情況是生長在膽囊內的石頭,因為時間過長,膽囊管被破壞,膽結石直接掉到膽總管內,當膽總管的開口被堵住,人體就會出現發黃、腹痛、發熱、黃疸等癥狀,嚴重時可致命。
“總而言之,膽結石的癥狀有輕也有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表現。建議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喝水、多運動,再忙也要記得吃早餐。要重視膽囊的健康狀態,每年定時做體檢,簡單的B超檢查就可以查出95%以上的膽結石,不要等到有癥狀才進行處理。關注小小的石頭,關注自己的身體,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進行科學規范的治療。” 黃有星主任如是說。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葉群華 )
目前焦慮的患者已經越來越多,常常是由于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工作壓力也在隨之提高,患者在這種高壓狀態下就很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從中醫的角度來……詳細>>
可以說,中國人是最容易出現脾虛癥狀的,由于中國人的飲食和生活水平變化比較快,對身體來說適應的時間不夠長,也就很容易出現問題。除此之外也有……詳細>>
現在很多人都有禿頂的煩惱,不僅中年人有這樣的煩惱,連年輕人也無法幸免,很多年輕人脫發嚴重,甚至逐漸有了變成“地中海”發型的跡象。當然40……詳細>>
大家在早晨起床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感覺自己嘴巴苦苦的,但是之前自己也沒有進食比較苦的食物,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是什么……詳細>>
你早上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時刻:一大早起來照鏡子,發現黑眼圈很大,挺著一雙熊貓眼上班甚是令人郁悶。想要好好去除黑眼圈但又擔心上班遲到,怎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