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作者 張成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是唐代詩人元?。ü?79-831年)對菊花的偏愛和贊美,也是對他在賞菊時的神情專注、對菊花的由衷喜愛、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愉悅心情的描述:咦,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日漸斜”;同時還點明了他偏愛菊花的原因:“此花開盡更無花”。在詩中元稹還聯想到東晉大詩人“陶家”陶淵明(公元352-427年)對菊花的喜愛和癡迷,也是在住家周圍種了大量的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陶家”的菊花在江西廬山腳下(悠然見南山),而元稹的菊花在河南洛陽(在洛陽為官),“陶家”的菊花生長在東晉,而元稹的菊花生長在唐代,二者相距400多年。菊花不但是傲抗霜凍極具觀賞價值的花卉,而且是眾所周知的常用中藥,試問:哪家的菊花藥用價值更高?是東晉陶家的還是唐代的元家的?
菊花的藥用功效在《神農本草經》有“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的記載,明代醫家龔廷賢在藥性四百味中描述“菊花味甘,除熱祛風,頭暈目赤,收淚殊功”,主要用于散風熱、平肝陽、清肝火和明目。現代研究表明:菊花含有菊甘、腺嘌呤、膽堿等,具有抗菌、解熱、擴張冠狀動脈和降壓的作用(白玉、王淳,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第七版,2018,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61頁)。藥用菊花主要有黃菊花和白菊花。黃菊花的功效偏于散風熱,常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赤等;白菊花的功效偏于平肝陽,常用于治療肝陽上亢的頭暈、目眩等。黃菊花以產于浙江杭州的最好(杭菊花),白菊花以產于安徽滁縣的最好(滁菊花)。這是因為菊花種子的基因(染色體為6倍體)、產地的土壤性質、氣候等因素賦予了菊花特有的功效,稱之為道地藥材。
道地藥材指那些具有特定的產地,經過當地炮制加工,具有確切可靠治療作用的藥物,其具有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宏豐、炮制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性等特點。我國栽培菊花歷史已有3000多年,不僅具有藥用價值,而且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用于花卉展銷,菊花園林的建立等,形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為了保持菊花高質量的藥用價值,也是為了發展中醫藥,響應習近平主席中醫藥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號召,廣東一方制藥公司采用藥物DNA技術,建立了我國道地藥材種植地圖,其中在杭州建立了菊花種植基地,生產道地菊花藥材。俗話說:一方水土之養一方人。同樣,一方水土育一方菊。這是特定的自然環境(氣候、土壤、水質、日照)造化了杭菊特有的功效,這可能與菊花細胞適應環境變化而產生的基因的多態性有關。這里應強調,道地藥材的種植,一定是在自然環境中的種植,使菊花在生長過程中接受自然日照和風吹雨打,接受天地的信息,而不是在溫棚中生長。溫棚生長雖然其產量有保證,但沒有直接受納大自然的信息,藥性可能會有些許改變。
再回到文初提出的問題:是東晉陶家的還是唐代的元家的菊花藥用價值更高?本人無法考證,因為在詩中均未說明是黃菊還是白菊,我也沒親臨詩中所述的具體地點去考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菊。洛陽城里的菊花與廬山腳下的菊花因水土、氣候、陽光、雨露均有差異,其菊花的藥用特性也許有些許差異(遺傳基因的多態性)。這個問題還是留給藥物學家去考察,去研究,去回答吧。
張成 中山大學神經內科學二級教授,附屬第一醫院名醫
轉載自《記憶》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科聞 )
艾葉又稱五月艾,是端午節十分重要的道具,在端午節這天,幾乎人人頭上插帶有艾葉的小枝,家家戶戶門口掛有濃密艾葉的整枝,這是因為艾葉氣味芬芳……詳細>>
煎中藥前需要注意什么?煎中藥可不是把東西放進去熬制就好,比如不能用熱水泡藥材等,這里面可有很多注意事項,跟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詳細>>
許多人認為喝酒傷肝,會帶來各種疾病。但殊不知,適中藥泡酒不但不會影響健康,還能美容養顏。每天來一小杯,讓你的面色紅潤有光澤,面若桃花。詳細>>
你是如何煎煮中藥的呢?中藥的煎煮方法有很多,過去和現今的煎煮方法也會有所不同之處。今天,要為大家科普的就是你所不知道的4種中藥古老的煎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