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食藥同源”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意指食物與藥物具有相同的源頭,可以相互替代或者結合使用。在冬季,人體因應對寒冷環境的需要,代謝率會有所提高,此時適當選擇具有溫補作用的食材,不僅能夠提供足夠的能量,還能調節身體機能,增強抵抗力。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浦魅吾t師胡世云在采訪中指出,利用“食藥同源”的原則來進行冬季滋補,可以更有效地達到預防疾病、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滿足人們對治未病的需求。
胡世云主任告訴我們,國家藥食同源物質目錄包含100多種,遠遠不能滿足老百姓日常養生保健需求。例如,我們生活中常用到的五指毛桃、陳皮、橘紅、巴戟天、土茯苓等,一部分在目錄中,還有一部分沒納入。食藥同源的側重點是從治未病、大健康、中醫養生,從藥食同源的理念,轉換到食藥同源理念,即從食品里找出藥用價值。
冬季養生: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胡世云強調了冬季是養腎的時節。他指出冬季養生的原則是“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由于冬季戶外寒冷,人體陽氣藏于體內,要少動多食以涵養陽氣、培補精氣,養腎臟順應節氣,盡量在較溫暖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在飲食方面,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無擾乎陽”的原則,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胡世云建議,冬季可以用羊肉、馬蹄、甘蔗等煲湯,在冬季有清潤滋補的功效。胡世云還強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一些錯誤的飲食觀念,如吃反季水果等,這種飲食習慣不利于人體健康,應當順應節氣變化來飲食。
食藥同源先要辯證體質、對癥滋補食材
中醫有“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的八綱辨證,胡世云舉例說明了如何辯證體質和對癥的滋補食材。首先,氣虛體質表現為動則氣短、氣急無力,怕冷的感覺不明顯,對于這類人群可選用烏靈參,起到補氣固腎的效果。血虛體質主要表現在心肝二臟,其中心血不足表現為心悸、失眠多夢、神智不安等;肝血不足則表現為面色無華、眩暈耳鳴、兩目干澀、視物不清等,阿膠是補血的不二選擇。陽虛人群多表現為怕冷、小便清長、消化不良和便稀,鹿茸、巴戟天都對陽虛人群有補腎陽的功效。陰虛體質表現為盜汗、五心煩熱、顴紅、消瘦、舌紅少苔等,銀耳對于這類體質的人群有養陰清熱、潤燥的效用。許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是血瘀體質,面色晦暗或出現褐斑,嘴唇和舌頭可能會呈暗紫色或出現瘀斑,葛根、絞股藍是不錯的食補選擇,如有寒性體質也可選用山楂進行食補。胡世云也指出,食藥同源不僅要“對癥下藥”,也要長期堅持。
食藥同源從食品中發掘藥用價值
胡世云強調,食藥同源是“食”在“藥”前,食藥同源這一概念是中醫從“治未病”、大健康中醫養生角度發掘食品中的藥用價值。藥食兩用物質既有營養成分又有藥效成分,不僅能提供營養,還能起到養生保健、輔助治療的作用。藥食兩用物質適用于亞健康和患病人群,在限定劑量下安全。胡世云介紹到,從“神農嘗百草”到“食醫”、“食治”的出現,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食藥同源的理念,《食療本草》、《飲膳正要》都是古人在食藥同源探索中形成的食療“攻略”。2021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管理規定》,食藥同源更加規范化,然而胡世云也指出,目錄中的100多項食材不能完全囊括藥食兩用物質,且地方針對性不強,未來多位中醫專家將針對多種藥食兩用物質共同科普其中的藥用價值和用法,讓大眾從生活中習得食藥同源的理念。
(責任編輯:家醫在線 )
文章關鍵詞:
傳統養生講究以形補形,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人們說的吃什么補什么。這句養生俗語在有些時候是對的,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屬于牽強附會。保護肝臟是……詳細>>
年輕人知道便秘的痛苦,老年人何嘗不是呢?本來腸胃功能就比年輕人要差,再加上便秘,基本上就是沒有辦法吃下什么食物,那么究竟為什么會出現便秘……詳細>>
運動使生活更美好,運動使血糖更穩定,事實上,糖尿病患者有很多鍛煉的方法,其實找到正確的鍛煉方法是最重要的!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糖……詳細>>
中醫認為在我們身體有非常重要的三角區,是血管神經以及各個臟器聚集的地方,只要保護好黃金三角區就能夠防止病情的侵入,小編為大家介紹6大黃金……詳細>>
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終產物,如果尿酸代謝異常會引起高尿酸血癥,還容易誘發痛風。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高尿酸是否必然會引起痛風,想要解……詳細>>